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的体会
        ★★★
【字体:
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的体会
作者:陈雪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7

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的体会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一中 陈雪

 

内容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本文认为应该从教师观念的创新;激趣导入,引人入胜;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重视多媒体和文言文教学的整合;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激励性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关键词】创新激趣 自主学习 多媒体 想象  激励

【正文】

文言文教学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八字真经”更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以致使人误以为教文言文就该这样教,舍此别无他途。这就是文言文教学为什么会让学生觉得 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呢?这就缺少文言文教学的创新。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应该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贯彻如下六点。

一.      教师观念的创新

在课改的浪潮中,教师要深刻钻研课标精神,把精髓贯穿在教学中。终生学习,学习国际国内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正如唐弓所说“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多思考,多揣摩,结合他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

二.      激趣导入,引人入胜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上课开始就进入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引入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三.      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自主学习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感情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观察,提出质疑。具体表现在①学生有权选择文言文课文学习顺序。传统的方法是老师规定学习哪篇课文,现在任由学生决定学习哪篇课文。比如初二语文上下册五六单元(人教版)都各集中5篇文言文,学生决定上课文顺序,尊重他们的选择,会调动他们的兴趣。②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学习目标,在积极的讨论中明确学习课文的任务,让他们有方向性。③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课文下的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自己实在没有办法可由小组其他同学帮助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在班上解决,学生用尽办法也不能解决的,老师才给予提示性的帮助。④反复诵读课文,利用音频指导朗读,给古典音乐伴读,齐读,男女交叉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重点读,老师让同学读去掉标点的课文,举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有感情(学生评价学生)。朗读将课文无声的语言变为感情的音响,增加活力,跳跃生命,让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感受课文。再则朗读可以加深记忆,丰富词汇,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叶圣陶精辟指出“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钱梦龙也说应重视学生的“自得、自悟和语感”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陶冶学生情操,感染心灵,进而提高人文素养。⑤学生笔译或口译课文,加深理解课文。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的文言文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基本大意是能明白的。实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很难的提出来由班上其他同学和老师共同解决。⑥对文言文课文进一步探究,对课文质疑。例如有同学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样会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挑花源记》中为什么村中人和渔人的服装是一样的呢,不是说村中人从秦朝就来此了吗;《观潮》中为什么“旗尾略不沾湿”;《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是谁的衣服湿了。同学讨论得出结论:《口技》的确可以删第一段,增加文章说服力。《桃花源记》为了说明桃源是真实的。《观潮》中“旗尾略不沾湿”是运用夸张的修辞。《三峡》中的“沾裳”应该是到这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无不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问题的出现反映着学生在自主学习并思考探究着。四、重视多媒体和文言文教学的整合

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文言文教学将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引入语文课堂,借现代信息技术的力为文言文教学所用,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信息是他们获得所有信息94.0%,利用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听觉等,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由此传递情思信息,语文信息,形象具体,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使之身不由已,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口技》可由洛桑学艺的录象导入,《三峡》《观潮》《观沧海》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教师通过这些素材不仅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进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      注重课文拓展,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陈大丘与友期》可以结合现实社会,谈谈诚信,《石壕吏》排演成戏剧,《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根据诗意,产生想象并绘画在纸上,比比看谁画得最好,最能体现诗意。  《论语十则》可根据自己的切身学习经验,谈谈体会。  《小石潭记》和《三峡》可作对比阅读训练。

六、激励性评价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是随波逐流,这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创新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参考文献: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法》97.4

依加《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

李薇《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葛小峰《再谈文言文教学》 200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联系地址: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一中  陈雪(老师)  邮编:629000

电话(08255863556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