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语文“读本”姓“读”
        ★★★★
【字体:
语文“读本”姓“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编写的,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试验修订版必修),其编写目的是“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从而更好地培养语文能力。其教学要求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语文读本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认识模糊,以致出现了与之相背离的种种做法。其具体表现为:

一、把“读本”当“教本”

  把读本和教材放在同等位置上,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由于读本篇目多达七八十篇乃至上百篇,加上教材内容,有些教师便觉得无所适从:讲吧,真是讲不完;不讲吧,真是不放心。讲也不是,不讲也不是。于是整天手忙脚乱,一忽儿教材,一忽儿读本,弄得师生都神魂不宁,紧张兮兮的。结果是该讲的教材没讲精,该阅读的读本没落实,致使语文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二、把“读本”当“课外书”

  持有这种思想的教师认为,既然是读本,既然是让学生课外阅读的,那么放在课外,随便读读不就行了?因此无组织,无计划,无指导,无落实,把读本变成可有可无的摆设,让学生听之任之,爱读就读,不爱读拉倒。结果是时间浪费了,收效几近于无,给高中新课程方案下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失。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没有认清语文读本的性质——读!

读本姓“读”。怎样读?答曰:落实教学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怎样指导?我认为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1、“教材”与“读本”的关系

教科书和读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不同的是,教材是例子,是示范,通过教材的精讲和系统训练,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从精读教材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读本,让教材变成读本的向导。

    2、“课堂”和“课外”的关系

课外阅读要有时间作保证。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那样重,各科都要学,各科作业都要做,时间从哪里来?要保证读本的阅读质量,我认为课内对教材的处理一定要精,保证教材内容课内消化,训练任务课内落实。这样,语文课外就可不布置作业,把以往用来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时间用来读语文读本。相应地,把以往语文课上用来检查语文作业的时间用来检查、落实阅读读本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将语文读本的阅读纳入正轨化、“法制化”、正常化的轨道,与教材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长期坚持,必定大见成效。

    3、“阅读”与“达标”的关系

将语文读本作为语文作业天天布置,天天检查落实,那么到底应该达到怎样的阅读标准呢?我觉得把握好检查阅读效果的这个“度”尤为重要。“标”定得太高,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学习教材和其他学科的时间和精力;“标”定得太低,或不提阅读要求和标准则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那么,这个标准到底怎样定?我觉得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阅读一般要遵循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其思想内容;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而把握其艺术特色。那么,教师在检查语文读本的阅读效果时,只要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会写、会解、会用,能说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或主题思想,能说明文章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达到这三条标准就完全可以了。以上所述,是本人在新课程方案的学习和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是否有用,何妨一试?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