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语文课不妨开展“听力阅读”
        ★★★★
【字体:
语文课不妨开展“听力阅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4

高中学生功课多,压力重,学生写文章往往有机械化、程式化的趋向:记叙文是有头有尾的流水帐,议论文举例必是爱因斯坦加爱迪生,写散文能做到“形”散,而“神”游文外,抒情以“啊”开头,缺乏真情和想像。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笔者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5~10分钟给学生朗读一篇300~700字的短文,并设计了一些相关题目,指导学生以听为媒介进行训练。笔者将之命名为听力阅读,以区别于一般的文本阅读。此法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不失为训练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一、提高学生听力,增强接受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听的能力一般包括这样一些内容:(1)能正确理解对方讲话内容并概括其要点;(2)熟练地记录要点;(3)对所听的内容辨别真伪;(4)对所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想像等。训练初始,教师可从报刊上选一些简洁通俗、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的短文,有感情地朗读,并指导学生作笔记。

    二、扩展学生的想像空间,提高作文能力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阅读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联想和想像的训练。可以先读文章题目,比如《听雨的乐趣》、《初冬时节》、《你好,对手》等这一类题目,写作对象比较明确,适宜让学生在听前用很短的时间思考:若叫你写,你会写些什么?反映什么思想内容?这大大改变了学生平时只会问“为什么”,而不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像的陋习,又可发现别人写文章审题的可取之处和自己观察思考的欠缺之处。老师介绍的文章要注意体裁、题材、内容的多样性,这无疑会给学生增添一笔写作财富。

    三、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推进思想、情意、价值观的养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综合和概括的成分逐渐增多,理性的色彩越来越浓。这种发展在学生的听力笔记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生活中不会有长久的安逸,倒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竞争,被生活淘汰的不是那些老弱病残者,而是那些安逸的人。”“自学是成功的秘诀。不会自学,就像鸟雀不会去觅食一样,势必会饿死。”“敢于面对困难,决不能放弃努力和信仰。”江泽民说过:“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品格鼓舞人。”老师要本着这一原则去选材,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影响。

    四、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形成敏锐的语感

用“耳听”来代替用“眼读”,用“口答”代替用“笔写”,训练更具有新鲜感和挑战性。同时,老师通过语气的高低缓急,也能训练学生的语感。

总之,听力阅读训练因所取内容灵活、文字浅易、训练时间短且涉及面广、语言生动形象,容易吸引学生自觉地进行语言积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童庆炳曾说:“语文的世界应是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世界。”听力阅读可带动学生的口和手、心和神,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