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丑小鸭》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童话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它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具、玩具等自然物都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通过叙写它们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写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鸭子”在受尽嘲弄歧视,历经挫折打击之后不断追求,不懈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坚定信念并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梦想。文章的最后,作者写道:“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启示我们:“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环境怎样,只要能心怀理想并不懈努力,总能实现梦想。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理清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透过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解不同人物的特点,重点要学会分析丑小鸭的形象特点及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再次要从作者生平经历入手,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作者成功的精神支柱,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典题例析]
例题: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文字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试阐释这句话的含义)
2.他感到非常难为情。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描写方式来写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对文句表达方式的把握和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五种。记叙文中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常常起深化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记叙类文章主题的揭示一般放在文末,作者往往采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对生活的感悟。第2题考查学生对写人方法的把握和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常见的写人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从文章整体意思上去把握。
参考答案:1.议论 一个人无论地位如何,环境怎样,只要心怀理想并不懈努力,总能实现梦想。
2.心理描写 因为丑小鸭长期以来受排挤受讥笑,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一旦受到赞美却难为情了。“一颗好心”是指美丽、善良,有着美好而执著的理想的心灵。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嫉妒( ) 挨啄( ) 讪笑( ) 沼泽( )
骇人( ) 木jī( ) 简lòu( ) jǔ丧( )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
2.他在这儿躺了一夜,因为它非常疲乏和沮丧。
3.他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
4.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的向他走来。
三.把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用横线画出来,依次改正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