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月亮湾的美丽。
☆ 教学准备
导游证、自制多媒体课件
☆ 设计思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时,教师以“你拍的是哪里?为什么拍这里”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学习,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后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师生评读、边读边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考的。”上课一开始,教师就以“导游证”为话题,创设了跟随“导游小姐”去旅游的情境;凭借插图再现情境,配上舒缓的轻音乐,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跟村子去打招呼,去月亮湾旅游拍照等,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有声、有色、有形、有景、有情、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乐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把孩子们带入课文。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 (教师胸前挂一张导游证。)小朋友,瞧,这是什么?春天来了,老师想带小朋友一起去一个地方游玩,想去吗?小朋友们,别忘了带上你们的相机哦,我们出发啦! 导入新课。 ①(屏显画面)小朋友,我们到啦。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②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湾。(板书:月亮湾。边写边告诉学生:“湾”是一个生字,“氵”加一个“弯”字。) ③谁亲热地招呼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配乐介绍,初步感知 让我们先来听听导游小姐对月亮湾的介绍吧。(多媒体配乐范读。)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如此美丽的地方,小朋友肯定都迫不及待地想亲自去看看了,那还等什么?赶快打开课本,美美地读个够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音,把句子读通顺。
四、学习字词。 1. 屏显:
wān rào huǎn yìng 月 亮 湾 绕 着 缓 缓 地 倒 映 cān làn zhāo xiá pō xiànɡ 灿 烂 朝 霞 山 坡 像 |
指名领读,齐读。 2.屏显(去拼音后的词语)
绕 山坡 倒映 月亮湾 缓缓地 灿烂
流 桃花 不时 绿油油 清清的 朝霞 |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 ②通过预习,你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了? A动作演示理解:绕 缓缓地 B看图理解:山坡 倒映 朝霞 C查字典理解:月亮湾 灿烂 D联系上下文理解:绿油油 清清的 不时 3.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 4.指名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四、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各自仔细观察生字字形,相互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3.按正确的笔顺描红。 4.学生说说写这些字时的注意点,教师适时点拨。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 |
这样的导入一举两得:在很短的时间内,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下子就帮助学生完成了角色的转换,以下几个环节都是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在“看”,在“听”,在“思”,激发学生自主进入角色,走进文本。
用语言描绘情景,用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他们的心智,启迪他们的思维。
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必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看图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学习情绪就会陡然高涨。
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识字的方法。一切知识的建构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想出识字的方法,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形成他们主动识字的习惯。 | |
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读课后的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读中悟情 1.导语: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村前有河水小桥,河里有鱼儿倒影,河边有桃花农田,村后还有山坡茶树。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带上我们的小照相机,拍下你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再用书上的句子来说说你拍下的风景。 2.学生自由练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介绍:“我拍下的是哪里,为什么拍下它。”(学生说哪句,就屏显哪句,品读悟) ①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河上有一座石桥。 (以简笔画让学生感知月亮湾的形状,理解“月牙”这个词。) ②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 ③清清的河水倒映着小桥、绿树和青山。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家门前也有这样一条小河,你最想干什么。) ④河岸上长着许多桃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桃花,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 (充分借助“朝霞”图,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灿烂朝霞的美和大片桃花的美。) ⑤过了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抓住“一片、绿油油”等词让学生体会到庄稼多、颜色美、长得好。) ⑥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飘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 4. 配乐朗读全文。 月亮湾真美如仙境,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来赞美一下这人间仙境吧!(屏显全文)配乐朗诵。
三、理清层次,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理清课文的层次。 2.自己读读课文,认为哪一处最美可多读几遍。 3. 练习背诵。(可选择描写一处景点的句子背诵,也可选一段或两段进行背诵。)
四、实践体验,拓展思维。 1.应聘小导游,应具备什么条件?(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得出。) 2.先自己练习,可选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详细介绍,也可按顺序把月亮湾全部介绍给游客,还可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合理的想象。 3.小组内练习。 4.学生上来应聘小导游。 “游客”可提问:如(1)请问小导游,听说现在很多地方的河流都被污染了,黑乎乎地,有的发臭了。月亮湾的小河怎么样?怎么会这样清呀?(2)现在是春天,桃花开了,很美。要是桃子熟的时候来旅游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3)月亮湾的茶叶怎么样?师生共同评议,合格的发给“导游证”。
五、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 月亮湾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愿意把这美丽的月亮湾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吗?回家后继续当小导游,行吗? 2. 小朋友,你的家乡一定也很美吧?你的家乡哪儿最美?把它画下来。班队课上,再向同学们作介绍,看看谁是自己家乡的小导游。 | |
教师以“你拍的是哪里?为什么拍这里”这一问题抛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学习,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后通过自读、边读边想、师生评读、边读边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帮助学生理清层次,背诵课文,又为后面的“应聘小导游”作了铺垫。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应聘小导游”这种形式,意在让背诵课文,也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介绍,给学生语言的发展留下了空间。在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就以“记者”身份即时采访“小导游”,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又构建了师生对话的教学平台,“导游证”的获得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当小导游,既是对上一教学环节的课外延伸,又给每个学生以实践的机会。画画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的家乡,让家生在跨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又适时地渗透了对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