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新课程语文第七册(上)第二单元备课指南
        
【字体:
新课程语文第七册(上)第二单元备课指南
作者:赵惠娟    教案来源:临平三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2
新课程语文第七册(上)第二单元备课指南

                           临平三中   赵惠娟

第二单元是紧承第一单元的第二堂人生教育课。

一、总体特点

n第二单元总体特点之一——人生主题、学法深入。这是与第一单元比较而言的。第一单元侧重回答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与不幸,该怎么办。学法:整体把握、联系生活、用心体验。第二单元侧重理想和信念,递进一层,内容比较深沉严肃。学法: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深意。

n第二单元总体特点之二——文体丰富、逻辑性强选文兼顾诗文,兼顾古今中外五篇课文有内在逻辑关系:诗歌《理想》总起。散文《短文两篇》和寓言《人生寓言》以具体的形象解释或充实前文的内涵。自传式随笔《我的信念》以楷模式的实例,使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文言文《论语十则》扩展,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古代学者对人生意义和态度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第二单元准备和预告

n用具必备(因为新课程强调知识与生活的积累、使用工具书)

1、现代汉语词典或新华字典、古代汉语词典

2、课外练笔本,包括课内开放式问题的解答或阐述。

3、字词积累本(课本内字词及句子仿写、课外阅读中自认为精彩的一个词、一句话或来自于生活中的有生命力的谚语俗语)[以字词为主]

4、社会实践记录本(个人——小组,小组记录本——教师)

n事先预告(因为新课程强调尝试综合活动化课型):

围绕理想主题,可开展下列活动:

1、  一次朗诵比赛(明确日期、主题,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2、每天一句名言(黑板与笔记结合,练字与积累结合,个人行动和集体行动结合,单个资源与共享资源结合)

3、若干资料收集与读后感(可进行关于科学家或寓言等为主题的专题化阅读与专题化积累,建立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4、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活动方案(这要提前两个星期布置,因为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大综合性学习。开头是难点又是后面二大综合性学习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这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专题、时间安排、准备要求、活动形式、成果形式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每课基本体例之认识和教学之基本思路

n导言亲切、简洁,激趣、激思

教师如何利用导言呢?在备课前可做参考,有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或突破点。在备课时,适当引用,有助于自然导入新课。例如,第6课《理想》的课堂导入,可由“导言”中的“理想是什么?”这一句引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理想,自己怎样认识理想,然后去朗读、体味诗人流沙河对理想的理解。在体会流沙河对理想内涵的理解时,也可抓住“导言”中的一句话来引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可由此问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去找一找诗歌中的诗句来解释这观点。这就是利用导言来达到初步把握课文内涵这一目标。

n课文的个性鲜明(要把握重点、难点,选好各课的突破点)

教师如何把握住课文个性呢?在备课时如何把握好,我谈点粗浅的认识。必须声明一点:提倡课文个性的前提是充分把握好本教材教法的共性,即重基础积累,重朗读与感悟,重探究与体验,重拓展与欣赏,重综合与创新。

先谈第6课《理想》,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来概括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对于高度概括的哲理,人生体验不同的人,感受、体验、理解是不同的。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一方面也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比喻是这首诗的主要方法,一连串的比喻又是排比,这些修辞手法也应该学习。因此,本课可确立这样三个要点:(1)朗读诗歌,感悟人生;(2)联系生活,领悟深意;(3)运用修辞,品味语言。其中通过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又是难点,可放于课堂中着重解决。“联系生活,感悟人生”也比较难,但如果能在课前布置一个预习题,如“请反复朗读5-9节,并根据自己的阅历,选一节举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提前思考一下或找一些资料,这个难度就降低了。

7课《短文两篇》,一篇是张晓风的《行道树》,本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行道树的自白,敞开奉献者的胸怀,他们以奉献为神圣,甘愿自我牺牲,以苦为乐。文中的议论“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是点睛之笔,反复咀嚼,就能理解奉献者的崇高灵魂。因此,本课的突破点是从拟人手法中探究本文的象征意义,从议论中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深意。

《短文两篇》之二《第一次真好》作者举了两个事例,说第一次的感受真奇妙,新鲜而刺激,其主旨是说,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让学生注意叙与议的关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因此,本课的两个重点是:(1)梳理与归纳;(2)联系生活,体验议论语句的深意。

8课《人生寓言》第一则《白兔和月亮》意在戒贪,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陡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第二则《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本文比《短文两篇》含蓄一些,跟哲理诗《理想》又恰好相反,讲了寓言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寓意。需要的是抽象和概括,探究寓意。因此,本文的重点是:(1)了解故事大意,复述寓言故事;(2)探究寓意。

9我的信念》跟前几篇文章又不同,居里夫人陈述自己怎样对待工作,怎样对待生活,怎样对待物质利益,怎样克制个性,对科学有什么感受,要掌握这篇课文的内容,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因此,“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理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教学本文的突破点和重点。

10课《论语》十则,主要谈求知态度,谈学习方法,谈修身做人。意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教学时要注意把记忆积累与理解拓展相结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工具书,质疑讨论,说出各则大意,联系生活体验谈对各则的理解”。

n研讨与练习体现四个特点:

*灵活(知识、能力、情感三结合)。例如,传统的修辞题,往往问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修辞效果,重知识,重讲析。《理想》第二题的设计思路改了常态,在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重语言运用和实践,既可训练联想能力、表达能力,又可顾及学生的情感反应。

*学以致用(指导写作、说话训练的蓝本,沟通语文和生活的渠道))。例如,第910课的练习二。第7课第二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举例说明。这种联系是沟通语文与生活的一种渠道。

*融合学法(指导和语法修辞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把握文意,往往从关键处切入,帮助学生寻找捷径达到整体把握或抓住主要内容的目的。如《理想》找出六句诗为题眼,《短文两篇》找出四个句子为题眼。

*新学生观(平等对话、尊重期待)。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有自己的心得、看法、疑问。如《理想》有一题,从诗中找出四句,问“你同意这些说法吗?”,这类题体现了阅读是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体现了对学生尊重和期待的新学生观。

*活动化(作业形式的改革、作业内容的变式)。这就要求我们将练习题尽量融合于课堂讨论中,课内能完成的内容和题型不要放于课外。这里就要涉及到作业形式的改革和作业内容的变式问题。涉及到一些精读语段中的练习内容,若在课堂讨论中已经解决,就没必要反复做相同的练习,此时,可进行相应的课外延伸语段的阅读和训练以及创新式的问题。这在“课文个性化体现”上已经举例,这里不在重述。关于作业形式的改革,除了平时常用的课堂书面作业,还包括课堂口头作业(如口头作文、朗读、背诵、讲故事等);除了课内外个人的作业,还可以有课内外学习小组的集体作业。课外也可根据需要运用多种作业形式,如朗读,背诵,对话,摘录,质疑解疑,练字,社会实践活动与练笔,课外阅读活动与练笔,语言的积累、理解和模仿或变式练习等。

n读一读,写一写重字词积累。每位语文教师切不可忽视。可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字词积累本,以卡片式记录,将积累、理解、训练、运用和练字五者结合起来。

n附文或片段——深邃、人文化又紧扣单元主题。每位语文教师也要用好。如利用早自修读一读或利用课前一分钟说一说或将有意义的内容摘抄于积累本上。

n最具创意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要认真组织好“漫游语文世界”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审视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2、使学生能合作学习,共享资源、取长补短。

3、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运用资料。

3、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锻炼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抒写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的写作能力。

[活动任务]

引导学生暂时放开语文课本,在生活中,通过其它途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进而认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热情。

[活动准备]

第一学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预设参考专题、设计活动方案示例和预定整个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指导。

第二学时:教师要准备活动过程评价表和活动成果展示的参考形式。

          学生要准备好分工搜集的资料和前一阶段的活动小结

第三学时:教师要参与各组的活动成果展示的排练,多鼓励,帮助修改,并协调好各组展示的衔接问题,做好后勤工作。

          学生要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多种形式进行编辑和排演。

[活动方式]

调查、访谈、改编、创作、表演等

[活动过程与方法]

1、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的道理,并推荐综合性学习的参考专题,如《最鲜活的大众语言》《春节对联集锦》《宣传、广告语集锦》《特色店名集锦》《古今流行语荟萃》。

2、学生选题。

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发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完成课题方案设计:

(1)       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活动方案设计的示例说明。

(2)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边讨论边设计活动方案。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给个别小组以适当的指导。

(3)       介绍收集和调查的方法。

4、学生课外展开活动:1-2星期。

5、确定全班性展示活动的内容、时间和地点。

(1)       组长简要小结各组活动的情况和组员的总体表现。

(2)       观看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录制的一堂语文综合性活动展示课(片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a.. 按原有的方案设计和今天的观后启示,定下成果展示的形式、时间、地点和进行人员的再分工;b. 对照老师设计的“活动过程评价表”,从“按分工要求作前期准备”、“按小组方案参与团队收集与整理”、“所搜集的材料的利用率”三个方面进行自评与互评。其间,老师轮回参与各组的活动。最后由各小组长汇报讨论与评价的结果。老师在组长汇报的基础上,确定了展示活动的内容、时间与地点。并指导各组积极准备,帮助学生一起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

6、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多种形式进行编辑和排演。

   教师:可参与各组排练,多鼓励,协调好各组展示的衔接问题,做好后勤工作。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召集小组长,获取各组准备后的信息,并根据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如演员的声音要求、主持人的谢幕要求、退场位置与秩序、课件使用、道具准备、名称显示等。准备课堂上所需的用品:(1评委和全班学生的名单(4份);(2白纸、水彩笔、书法纸、钢笔、小黑板、粉笔、抹布、对联及各组道具(机动);(3课件;(4)小册子与批阅后的学生作文。

7、成果展示:

(1)       教师小结

(2)       学生表演(小组活动)

(3)       竞赛游戏(全班活动)

8、课外要求

各小组进行活动的总评价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案例与体会,可参看〈〈教学月刊〉〉(20037)〈〈杭州教育〉〉(20036)和临平三中的校刊第1期。)

 

这些都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在实践中还要做很多的修正,但愿对大家有一点启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