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 >> 七上六单元 >> 教案正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指南
        ★★★
【字体: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指南
作者:郎锡顺    教案来源:良渚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2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指南

良渚中学  郎锡顺

26.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知识,了解作者。

2〉会读会写会用下列词语(见课文“读一读,写一写”)

2.能力目标

1〉应花一定时间朗读,形式可多样,教师要作指导,应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学习围绕某一线索来结构故事情节的学法。

3〉认识并初步学习夸张和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要敢于说真话,无私无畏。

2〉认识封建王朝的腐朽,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卑鄙,虚伪以及自欺欺人。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1.    学习小组或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2.    了解有关童话知识。

3.    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4.    朗读训练。可扮演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

1.    学生课堂质疑,或教师指出有关问题,出示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设计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

2.    朗读训练,可采用多样形式,以达到巩固理解课文之目的。

3.    若有时间,可拓展,拓展内容可利用〈导航〉上的内容,也可教师自己选定。

4.    布置作业。

 

 

 

27.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和他的〈女神〉。

2〉掌握课文后面的词语。

3〉会背颂这两首诗。

2.能力目标

1〉会抑扬顿挫朗读这两首诗。

2〉体会诗歌中运用想象和联想的作用。

3〉学会从分析诗歌意境入手,理解诗歌内容。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建议   两课时

1.检查学生预习和搜集资料情况。

2介绍作者及〈女神〉。

3.诗歌朗读指导和训练。

4.在训练朗读中初步感知课文。

5.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

第二课时

1.学生质疑课文,或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明确。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天上的街市〉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民间传说与诗歌中的意境有哪些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大胆的想象?

 

2〉〈静夜〉这首诗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诗人做了怎样的想象?

2.教师可以从课外选择郭沫若的诗或其他诗人的诗,让学生品读,也可以利用〈导航〉上的诗歌。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3.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课外找一些新诗来读,最好能读一读〈女神〉

 

 

 

28.女娲造人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    搜集其他一些神话故事,课外能阅读。

2.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    了解想象在神话故事中的作用。

3.    从女娲身上体会出一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建议

1.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说说有关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及他们所搜集的神话篇目。

2.学生复述女娲造人的过程。

3.探究:女娲是神,也是人。要学生从文本找出来,从而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女娲是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母亲的代表。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过程。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摘抄有关课文中美的语句。

〈2〉    体会课文中运用的大量叠词的作用。

  1. 能力目标

〈1〉    复述故事的能力的培养。

  1. 情感目标

〈1〉    体会给人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人生真谛。

.教学建议

1.检查预习情况。

2.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节奏,情感,从而了解故事情节。

3.复述故事,以学习组为单位进行复述。教师应提出复述故事的基本要求。然后请几位同学到班上复述,最后进行评论。

4.感悟故事的主题。

5.让学生找出优美语句和叠词,并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30.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知识。

2〉  掌握一些文言词语:云                        十九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从故事本身感悟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2〉    学会对两则文言文的翻译。

  1. 情感目标

感悟四则预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建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伊索寓言两则

1.    检查预习情况。

2.    了解寓言的特点、了解伊索。

3.    分析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故事本身入手,然后再让学生说出这则语言故事的寓意。切忌凭空分析归纳。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设计一些问题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讨论分析后归纳出寓意。

4.     要反复朗读。

     

      第二课时   两则文言文寓言

1.    教师范读这两则寓言,学生朗读两遍。

2.    疏通文字

〈1〉    学生看注释或参考书读懂课文。

〈2〉    教师列出一些词和句子进行检查。

3.    引导学生从故事本身去分析归纳寓意。

4.    反复朗读,要求背诵。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