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尔小传
法布尔(Jean Henri Fabre, 1823-1915)出生在法国南部,靠近地中海的一个小镇的贫穷人家。童年时代的法布尔便已经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天赋的观察力,在他的<遗传论>一文中可一窥梗概。靠着自修,法布尔考取亚维农(Avignon)师范学院的公费生;十八岁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继续努力自修,在随后的几年内陆续获得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学士学位与执照(近似于今日的硕士学位),并在1855年拿到科学博士学位。
年轻的法布尔曾经为数学与化学深深着迷,但是后来发现动物世界更加地吸引他,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即决定终生致力于昆虫学的研究。但是经济拮据的窘境一直困扰着这位满怀理想的年轻昆虫学家,他必须兼任许多家教与大众教育课程来贴补家用。尽管如此,法布尔还是对研究昆虫和蜘蛛乐此不疲,利用空暇进行观察和实验。
这段期间法布尔也以他丰富的知识和文学造诣,写作各种科普书籍,介绍科学新知与各类自然科学知识给大众;他的大众自然科学教育课程也深获好评,但是保守派与教会人士却抨击他在公开场合向妇女讲述花的生殖功能,而中止了他的课程,也由于老师的待遇实在太低,加上受到流言中伤,法布尔在心灰意冷下辞去学校的教职,隔年甚至被虔诚的天主教房东赶出住处,使得他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也迫使他不得不放弃到大学任教的愿望。法布尔求助于英国的富商朋友,靠着朋友的慷慨借款,在1870年举家迁到欧宏桔(Orange)由当地仕绅所出借的房子居住。
在欧宏桔定居的9年中,法布尔开始殷勤写作,完成了61本科普书籍,有许多相当畅销,甚至被指定为教科书或辅助教材。而版税的收入使得法布尔的经济状况逐渐获得改善,并能逐步偿还当初的借款。这些科普书籍的成功使《昆虫记》一书的写作构想逐渐在法布尔脑中浮现,他开始整理集结过去卅多年来观察所累积的资料,并着手撰写。但是也在这段期间里,法布尔遭遇丧子之痛,因此在《昆虫记》第一册末留下怀念爱子的文句。
1879年法布尔搬到欧宏桔附近的塞西尼翁村,在那里买下一栋意大利风格的房子和一公顷的荒地定居。虽然这片荒地满是石砾与野草,但是法布尔的梦想「拥有一片自己的小天地观察昆虫」的心愿终于达成。他用故乡的普罗旺斯语将园子命名为荒石园,也就是「多石荒地」之意。在这里法布尔可以不受干扰地专心观察昆虫,并专心写作。这一年《昆虫记》的首册出版,接着并以约3年1册的进度完成全部10册的写作;法布尔也在这里度过他晚年的卅载岁月。
除了《昆虫记》外,法布尔在1862-1891这30年间共出版了95本十分畅销的书,像1865年出版的LE CIEL(天空)一书便卖了11刷,有些书的销售量甚至超过《昆虫记》。除了写书与观察昆虫之外,法布尔也是一位优秀的真菌学家和画家,曾绘制采集到的七百种蕈菇,张张都是一流之作;他也留下了许多诗作,并为之谱曲。但是后来模仿《昆虫记》一书体裁的书籍越来越多,且书籍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而使版税减少,法布尔一家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一直到人生最后十年,法布尔的科学成就才逐渐受到法国与国际的肯定,获得政府补助和民间的捐款才再脱离清寒的家境。1915年法布尔以92岁的高龄于荒石园辞世。
这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与科学家,前半生为贫困所苦,但是却未曾稍减对人生志趣的追求;虽曾经历许多攀附权贵的机会,依旧未改其志。开始写作《昆虫记》时,法布尔已经超过50岁,到85岁完成这部钜作,这样的毅力与精神与近代分类学大师麦尔(Ernst Mayr)高龄近百还在写书同样让人敬佩。在《昆虫记》中,读者不妨仔细注意法布尔在字里文间透露出来的人生体验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