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重读《浮生六记》
          ★★★
【字体:
重读《浮生六记》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5

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凉散,作者的萧散闲澹是一贴疗治我辈红尘征逐蠢血冲动五心烦扰的良药。沈复的闲适,不是庄周“傻子最乐”般的无智无识,而是发于有心无心之间。心有所念者苦,苦就苦在难免要思索,对人生、对自然、对艺术,乃至衣食住行、养家糊口。即便是和尚的入寂,冥冥中,总有些微茫的念想在闪烁罢。“江上两条船,一曰‘名’一曰‘利’”,澹泊是它的放假,意味着对现实利益多多少少的放弃。

所谓《浮生六记》,其实只有四记。沈复是一个游幕的师爷,后来还经过商,说起来仍是当时的小人物。小人物是无法妥善保管自己的文稿的。加上作文的目的只为了自娱,既没有想过要发表,亦没有想过要“藏之名山,留待后人”,《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两篇的散佚,显然再正常不过。只是让我们有些遗憾了。

沈复的文章细腻入微,一路放笔写去,绵绵密密,朴素自然。古文的笔墨和意境到他这里竟有另外一种写法,不能不说是别开生面蹊径独创了。“时方七月,绿树荫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荫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家,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对菊,赏玩竟日。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看他的文字,知道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记乐记趣真能见到乐从何来,趣由何出。夫妇二人把心力精神悉数放在自然万物、山籁林泉与及对对方兰心慧性、解颐妙语的发掘上,反而于生活的享受上索求不多。征诸历史,像他二人这般的实不多见。李清照夫妇虽也类似,但仍然避免不了最后国破家亡的凄惶,形单影只的神伤。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桂有零落之悲,而沈复独无此遗憾,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芸这样一个贤妻兼才女,难怪林语堂先生要把芸夫人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女人味的女子啊。

俞平伯先生说“《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初看起来平淡无奇,细读则心荡魂移。一个凡人所有的喜怒哀乐和离合悲欢全都流露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不做作,不矫饰,全不着力而又感人至深。在如今纷扰的现实和炎凉的世态里面,重读《浮生六记》,想来更加有它独到的意趣。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