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浮生六记》
文庙里的摊铺上,有时也会有些可看的书,然而价格奇昂,简直就将旧书当作文物来卖,但也有意外的事——我花了20元钱买了2本民国时印的《浮生六记》,其中一本还有插图8幅。
我是喜欢读《浮生六记》的,当然狗尾续貂的后两记不算。沈三白记写苏州的情状,历历如绘,十分真切,可作为纪实的散文来读。书中的人物,除石韫玉这位状元外,其他一些与沈三白交往的人,花点爬罗剔抉、条分缕析的功夫,有的还可寻得一点蛛丝马迹,因此我很想闲来做一篇《浮生六记人物考》,或许还是有点意思的。
可以举个例子,乾隆末年芸娘谋划给沈三白纳妾,痴心物色。书中写道:“时有浙妓温冷香者,寓于吴,有咏柳絮四律,沸传吴下,好事者多和之。”于此便去,“见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园者瓜期未破,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款接间,颇知文墨;有妹文园,尚雏。”三白夫妇十分满意憨园,以后发生了曲折故事,且不说。这憨园并非杜撰,只是其母姓潘,大概《浮生六记》传钞本误为姓温了。西溪山人《吴门画舫录》引陈基(竹士)语曰:“潘冷香,居城中”,“姬貌日夫丽,解吟咏,有柳絮词绝工。其二女,长憨园,次文园,喜翰墨,亦院中矫矫。”陆肇域、任兆麟纂辑的《虎阜志》,因成书略早,憨园、文园尚未长成,仅记了潘冷香,“乌程女子潘冷香,其夫幕游,久客不归,冷香郁郁,惟以诗词自遣。乾隆戊申,来寓下塘,有《柳絮词》四首,传诵吴中,一时名士,皆有和作。”这和沈三白的自述完全吻合。至于潘冷香的《柳絮》四律,载于《撷芳集》,是不难看到的。
《浮生六记》的真实,由此亦可窥豹一斑,故其价值,并不仅在闺中故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