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赏析
《童趣》一文中,作者沈复追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只是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的趣事。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时视觉敏锐,喜欢细致地观察事物,常有意想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
先写夏天观察蚊飞的乐趣。“夏蚊成雷”是夸张又是比喻,这里则是“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形、长足与鹤相像,这是孩子们的联想。这些联想,不但照应了“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同时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里这样想,眼前就果然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这是在前文联想基础上的想像,这正是“物外之趣”。而“留蚊于素帐中”则是进一步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我”知识丰富,但活动范围狭小,没有机会和条件接触“青云白鹤”的实景,靠着丰富的想像去领略书本上所描绘的。
再写“我”观察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的乐趣。这仍是表现“物外之趣”的。而观虫斗、鞭虾蟆的故事,不但紧扣“趣”字,说明观察入神,而且还表现出“我”的正直可爱,天真无邪。
全文紧扣“趣”字着墨,揭示出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而这些对大人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可这却是孩子们的小世界与外面的成人世界的融合,启发我们去开发儿童的天性,培养发展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