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写作特点
1.充满童真之趣的联想、想像。在作者童稚的世界里,蚊是鹤,可群鹤舞空,也可冲烟飞鸣,也可鹤唳云端,那藐小如虫蚁或凹凸之处,却是他的玩伴和驰骋的天地。这一切的产生,不是来自成人理性化的思考,而是幼童的好奇心和想像。首句的交代,决不是闲笔。由于好奇,不知那闪火发热的东西是何物,一个“对”字,写出那心神集中、探索究竟的神态,仿佛非要从中找出它的蹊跷不可。也正是好奇心的驱使,才会有“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韧劲,因而才“时有物外之趣”的收获。“物外之趣”指世事之外的乐趣,这些乐趣得之于联想和想像。作者描写联想想像的形成,不仅层次分明,由好奇而逐渐融进自己的理想,而且符合生活实际。如“观蚊成鹤”一节,先是“细察”,可见专心;一个“私拟作”,写眼前之景的转化,联想产生;然后“心之所向”,联想成真,想像形成,那成千成百的东西,不就是翩翩起舞的众鹤吗?宕开一笔交代现实中的他“昂首视之”,即使脖颈僵直也不以为意。可见观察之细,兴趣之浓,怕已灵魂出窍,自己也成了群鹤的一员而鸣于九皋了吧。这段描写,表现作者幼时的可爱天真,想像力的空灵飞动,以及心灵的追求。课文还通过描写表现在童稚的眼里世事是本无所谓大无所谓小的,世界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化:丛草可以为林,虫蚁可以为兽,土砾可以为丘壑,所有的一切,俨然一个精致的大干世界。这是视小为大。由于“蹲其身,使与台齐”,又于“定神细思”之中,将自己融入而“神游其中”,将自己化为渺小的虫豸一类。这是视大为小。这些都是想像产生的效果。
2.神态描写表现儿童的心理变化。用“昂首视之,项为之强”,表现专注之情,一定要找出个究竟;用“徐喷以烟”写贪欢淘气(若“速喷”,则烟浓蚊落,难作“青云白鹤观”),似乎已有了经验;用“蹲其身,使与台齐”写考虑到观察的方便,表现身心的投入等。写观虫斗及虫被吞吃,则更为传神。先用“方出神”“观之正浓”,写好奇而被吸引,用“呀然惊恐”,表现内心的难以置信、受惊而漾起不平;用“神定”写看清了造成严酷现实的原因、思谋办法。这部分描写,语言灵动而层次分明。文章还借对“外敌”入侵以及自己如何处置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癞虾蟆的凶残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表现癞虾蟆气焰嚣张,一“尽”一“吞”表现它的贪婪凶残,也是作者“呀然惊恐”心理变化的外因。“一”字与上面的“拔山倒树”中的“拔”“倒”相照应,可见癞虾蟆冲向猎物时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决心之狠,并且迫不及待,如人无人之境——旁若无作者的存在!这先“拔”后“倒”再“一”的残暴之状,造成童稚作者的惊心动魄,才有以下“捉”“鞭”“驱”的举动。三个动词连用,可见当时决心大,措施狠。读至此处,读者可见作者举起正义大旗主持公道时的除恶的决心、庄严的神态,而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