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精品备课:古代诗歌五首
        ★★★★★
【字体:
精品备课:古代诗歌五首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6

【学习指导】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今属河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王湾,早有文名,其诗流传不多。《河岳英灵集》称:“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下(今陕西渭南),曾官太子少傅。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尤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两次罢官,虽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恨而终。隐居上饶(今属江西省)的带湖,前后将近二十年。这首词是词人在隐居时期里写的,词牌下原有小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就是黄沙岭,在上饶西部。词中描写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二百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 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二、课文剖析

《观沧海》 曹操

1.写法精讲

《观沧海》景情结合的特点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①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这种抒情方式与其他古代许多写景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②《观沧海》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像,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

③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万丈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2.重点精讲

①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观沧海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是静态),秋风洪波(是动态)——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虚景和实景配合得好,有实景才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虚景,才有新奇感,才能激发读者的想像)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③观沧海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 王湾

1.写法精讲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①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②次联写小景相当传神,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③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一个晴朗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④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2.重点精讲

①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表达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②问题思考

◆《次北固山下》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次北固山下》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写法精讲

①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相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荡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②诗的语言平易畅达,风格纡徐,容易理解。全诗描写了杭州西湖的春色,可说是有如一幅春郊试马图一样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③诗的结构巧妙。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是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

全诗写景句中“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姹紫嫣红就会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2.重点精讲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①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②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③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④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3.难点精讲

①《钱塘湖春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初平的水面、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钱塘湖春行》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西江月》 辛弃疾

1.写法精讲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易于对偶。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

①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

②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③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

④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⑤词的下阕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这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2.重点精讲

①《西江月》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写的内容是:

上片:写景。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词人在夜行中见到、听到这一切,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描写在艺术上也是很动人的。从一方面看,词人正是用农村夏夜里特有的声音蝉鸣、鹊啼、蛙叫、人声来渲染欢乐的气氛;从另一方面看,这些声音又全都是从夜行人的听觉中反映出来的,他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这正是寓静于动的写法,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下片:避雨。

写的是后半夜的景象: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不用说,词人这时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这首词上片写景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不容易体会到的。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②西江月表达了词人的心情: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③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天净沙 秋思》

1.写法精讲

本文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①简约与深细相依

《天净沙 秋思》文字之精练,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②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 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③景色与情思相融

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 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2.重点精讲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学习方法指导】

一、读诗需要读出节奏,读读看。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暖树,谁家/新燕//春泥。

乱花/渐欲//人眼,浅草/才能//马蹄。

最爱/湖东//不足,绿杨/阴里//沙堤。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乡里//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天外,

两三点//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天涯。

 

二、学习以上诗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诵读,阅读时应注意根据其语言形式的特点,来分析领会诗篇的内容和吟咏品位其语言艺术。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了解诗中的基本情境,了解诗歌背景常识作为感悟的基础。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运用联想理解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究诗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

5.注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

 

【知识拓展】

诗体简介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指大致形成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律诗,为八句,每句五字的称五律,每句七字的称七律,律诗要求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必须对仗,即成对偶句。《次北固山下》为五言律诗。

词又称长短句,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的一种诗歌体裁。最初词是合乐歌唱的,后来成为一种固定格式的诗歌体。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西江月》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凡双调的词,内容重点大多在下片。这首词也是如此。

地名简介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篇多得难以统计。《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以即景寓情见长,写诗人骑马浏览中所见到的西湖早春风光,使人觉得生意盎然,如亲见一般,真不愧为名篇。

 

【课内问题指导】

一、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1.《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2.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3.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 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大致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五首诗。默写是为了巩固记忆,也要检查字是否写得正确。

参考答案:

1.要注意题干“最能反映”一语。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虽属实景,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答题时应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地作比较,要引导学生从这四句诗上认识诗人,前面写实景是作衬托用的。

2.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主要之点是使学生运用再造想像领会诗人此刻的感情;如有可能,找一幅长江下游的图片给学生看看,或者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望天门山》,然后指出诗人此刻所在的具体位置。

3.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细节描写。如“水面初平”(见注释);“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4.重在使学生领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前两句表现欣慰欢快之情;后两句表现惊喜之情。这些都可以说成是闲适之情。要着重分析后两句。

5.这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重在培养想像力。

二、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诗词略)

设题目的是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需要适当地增减篇目。下面是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