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九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名师点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要点
        ★★★★
【字体:
名师点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阅读要点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2

【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mó)式      根深(dì)固      (zī)孜不倦      迦(jiā)

jí)取      (zhà         (qiè)而不舍     (yuān)博

2.雅词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境。

素材:一般指作家、艺术家从生活中摄取而来、尚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文中是从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

灵感: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现象。在文艺、科技活动中,由于长期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学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3.四字短语

不知不觉    行之有效    止步不前    一事无成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自我压制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4.关联词语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会止步不前。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5.表示总结的词语

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句段品味】

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品味:这句话指出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

2.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品味:这一段话,承上启下,通过设问,提出下文论述的中心。

3.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品味: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地相信自己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

4.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品味:这段话结构明晰。三句话,第一句话告诉人们,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第二句话提出要拥有创造力的三个要求;第三句话强调如果能做到这三点的人,一定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5.“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品味:这一段文字的观点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这句话指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这段文字的思路明晰,先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最后得出一句结论性的话。这段文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们的头脑中往往也存在着“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对照作者的分析进行一些自我解剖。

【课文赏析】

一、清楚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然后说明创造性思维又有些必需的要素,最后说明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明晰,论证缜密,值得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认真阅读。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这一点非常重要”,提出“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的论点。

第二部分:从“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至“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阐明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第三部分:从“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至结束,说明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二、充分的论述。

本文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充分有力。事例与观点之间衔接自然。分析时,间或采用正反论述。如作者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容易止步不前;而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两个事实:一是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二是罗兰·布歇内尔发明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在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作者用语严密,逻辑性很强。如下面一些句子: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

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会止步不前。

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这些句子都恰当地运用了关联词语,显得语意准确,显示出作者清楚的思维和很强的推理能力。

再如下面两句话:

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

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这两句运用表示总结的词语,显得逻辑性很强。

三、设问的多次运用。

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又是一种常用句式。在议论文中常常使用。本文的设问句,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用得恰到好处。

如文章的开头,先列出四个图形及思考题,随即提出设问:“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接下来,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又如课文第4段末尾提出设问:“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然后作者又对此作了回答。

还有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接着进行了分析回答。

这些设问句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读者注意,引导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波澜起伏、另外用在文中的设问句,还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