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九上备课卡片 >> 教案正文
人教社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学习指导
        ★★★
【字体:
人教社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学习指导
作者:中语编写组    教案来源: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7
第一单元


春踏青而怡悦,夏听蝉而躁烦,秋睹落叶而兴悲,冬踏飞雪而寻诗。本单元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诠释神妙的情景,吟唱心灵的独白,光韵生动,神隽明达。欣赏本单元的五篇诗作,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代伟人的胸襟和抱负,去倾听自然之声,静享夜的美丽,理解星的温情。


1. 《沁园春 雪》
●问题齐商量
(1)词里先评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又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该如何理解?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后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定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抱负的体现。
(2)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这首词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片议论,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鲜明突出,从而收到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特别关注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分外 妖娆 逊 数风流人物
(2)看清笔画,抄写下列字
惟 滔 舞 裹 娆 娇 骚
(3)补充词语注释
①妖娆:娇艳美好。
②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泛指文学作品。
③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④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试试这样学
(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词作的背景。
(2)反复诵读,想像诗词所描写的意境,感受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3)诗词讲究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把春意盎然之景表现了出来。这首词中,用词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请找出来加以品评,感受它们创设的美妙境界。
(4)比较阅读。阅读《沁园春•长沙》、《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会这几首诗词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谈谈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小试锋芒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 妖娆( ) 逊色( ) 数天下英雄( )
二、 “雪”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独钓寒江雪”。请再写出两个含“雪”的诗句。
1. 2.
三、 阅读《沁园春 雪》上片,回答下列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①望长城内外②惟余莽莽;③大河上下,④顿失滔滔。⑤山舞银蛇,⑥原驰蜡象,⑦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 写出写雪景虚写的句子:
2. 词中“望”字可称“领”字,它领起下文的哪些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⑥ D. ①—⑦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 《雨说》
●问题齐商量
(1)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话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诗歌题旨有什么帮助?
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
(3)课文中运用什么方法塑造“雨的形象”?这种手法运用的作用是什么?
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义的事物。不仅如此,对诗中的其他事物都作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如“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等等,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特别关注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田圃 禁锢 留滞 喑哑 丝缕 喧嚷 帘子
蓑衣 斗笠 耸立 襁褓
(2)补充词语注释
①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②探访:访求、探望。
③丝缕:丝线。 ④安息:安静地休息。
●试试这样学
(1)听朗读录音,听准音,咬准字,把握好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
(2)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3)分析诗歌中“雨”的形象特点,理解“雨”话的主要意思,探讨副标题对理解诗歌题旨有什么帮助,想想诗人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作此诗,这样写好在哪里。
(4)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区别。
●小试锋芒
一、 给形近字组词。
锢( ) 喑( ) 蓑( ) 洗( ) 喧( )
涸( ) 暗( ) 衰( ) 冼( ) 暄( )
二、 将下列描写“雨”的诗句补充完整。
1. 渭城朝雨浥轻尘, 。 2. 夜来风雨声, 。
3. ,当春乃发生。 4. ,路上行人欲断魂。
三、 阅读答问。
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
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
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
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

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
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

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
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
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
可是,我是幸运的
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
1. 解释加点词。
洗礼:
襁褓:
2. 你认为朗读此诗用什么语调合适?

3. 文中几次用“雨说”作为提示语有什么好处?



4. 选诗运用 表现手法歌颂了为大地带来春天的“爱的使者”。
5. 阅读以上选诗后,请用诗一般的语言对春雨说几句话。(不少于4句)



3. 《星星变奏曲》
●问题齐商量
(1)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星星变奏曲》一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就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2)诗中写了哪些物象,这些物象都暗示着什么?
譬如,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等,这使得这首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
(3)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点点光明,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整首诗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显示诗人对光明的渴求。
●特别关注
认清字形,抄写下列词语
凝望 安慰 颤动 柔软 闪闪烁烁
寂寞 覆盖 颤抖 僵硬 朦朦胧胧
●试试这样学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初步感知朦胧诗表现的重要特征。
(2)熟读成诵,揣摩语言,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诗中多用比喻,理解这些比喻的寓意,感悟众多物象的内涵。
(4)课后阅读食指的《相信未来》、舒婷的《双桅船》,进一步领会朦胧诗的艺术魅力。
●小试锋芒
一、 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 ”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




二、 请你展开联想,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




三、 阅读诗段,回答问题。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1. “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2.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


3. 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4. 《外国诗两首》
●问题齐商量
(1)《蝈蝈与蛐蛐》一诗中,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样理解的?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2)《蝈蝈与蛐蛐》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构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3)《夜》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特别关注
看清笔画,读准字音
骄阳 昏晕 隐蔽 栖息 喧响 沉淀 欢嚷
●试试这样学
(1)反复朗读,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选读学习过的田园诗,从田园诗的角度出发,对两首诗的具体内容、景物描写、语言特点、感情等方面进行比较。
(3)揣摩诗句,感受形象,想一想《蝈蝈与蛐蛐》一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4)阅读郭沫若的《静夜》和叶赛宁的《夜》,谈谈这两首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小试锋芒
一、 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
栖息( ) 昏晕( ) 欢嚷( ) 微漾( )
二、 结合课文内容,任选一题,完成作业。
1. 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或“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为题,写一段抒情性的文字。
2. 感受夜色,写一篇抒情短文或几行诗。









活动主题:雨的诉说。
一、活动目标。
1. 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 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锻炼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二、活动过程。
1. 搜集资料
活动准备: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工合作,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分配工作。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采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洒下的雨声,用录音机录下,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绘给全班同学。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通过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简单评点并在课堂上配乐朗诵,体会在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不同心境下的雨之韵味。
2. 课堂活动(主要练习口语表达)
三个小组依次序或穿插进行活动展示。
三、作文。
通过以上活动,你已经积累了许多素材,此时进行作文训练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试试看,在以下选题中任选取一项。
1. 雨的足音;
2. 关于“雨”的话题;
3. 叙述参与本次活动的过程或总结活动中的收获。
要求:(1)文从字顺,文面整洁;
(2)确定一个中心话题,内容不要散乱;
(3)可引用搜集来的精彩词、句,但不能完全抄袭。
四、活动评价。
活动结束了,你想知道自己表现如何吗?请组长和小组成员一起填写活动评价表就知道了。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分外( ) 沉寂( ) 喧响( )
颤动( ) 喑哑( ) 襁褓( )( )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妖ráo( ) chán( )于 禁ɡù( )
丝lǚ( ) 留zhì( ) suō( )衣
3. 写一段话,至少用到下列四个词语。
淡雅 妩媚 摇曳 朦胧 轻柔 萦绕



二、阅读理解。
(一)《沁园春 雪》(下片)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解释下列词语。
红装素裹:
风骚:
2. 说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上文的写景与下文的抒情间起着怎样的作用。

3. 一个“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4. 应怎样理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二)《钟乳》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
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
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地观赏,
蓦地,听见它深情地倾诉:
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
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1. 阅读小诗《钟乳》,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诉”,从思维的角度看,这属于想像;从 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 小诗批评了友人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
C. 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主义态度。
D. 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2. “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 )
A. 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B. 在爱的滋润下
C. 如果不是你们破坏了我的家园
D. 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三)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① 啊,我年青的女郎! ②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燃到了这般模样!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③ 啊,我年青的女郎! ④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我自从重见天光,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燃到了这般模样!
1. 本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是一首表现 之情的现代诗。郭沫若是现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家。
2. “年青的女郎”“炉中煤”分别象征什么?


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析诗中第③节的寓意。



三、写作。
诗最凝练。有人比喻,说它像“浓缩的铀”,能放射出巨大的能量。请用一首小诗表现母爱这一主题。提起母亲,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画面,就像歌曲《懂你》、《烛光里的妈妈》所描绘的情景,像古诗《游子吟》所刻画的形象。母爱,总是那么深沉地拨动我们的心弦。你可以选择几幅感受特别深的画面,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表达。



一、有这么一种有趣的现象,面对一树枫叶,不同的人会引发不同的感情。晚唐诗人杜牧在《山行》中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字里行间流溢着一种喜悦之情。而这枫叶到了《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眼里却是“朝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充满着悲哀的色彩。自然景物虽是独立于人类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但一入诗文便以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能否从创作心理角度去探究、解开这个谜?




二、“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五绝《送别》。诗意是:长安城东门外的御河两岸杨柳青青,长得十分繁茂,但近来却被人攀折得厉害,这是因为离别长安的人实在太多了。惆怅忧郁的情怀溢于言表。
折柳枝给亲友送别,是从汉代开始的一种习俗。送客何以要折柳?另外,从保护植物、绿化环境的角度来看,攀折柳枝也是不妥的,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