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下 >> 九下五单元 >> 教案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12
        ★★★
【字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设计12
作者:罗春蓉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3

教学目的:

1、              理解古代哲人思想

2、              顺畅朗读背诵

3、              积累文言词汇

4、              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5、              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这学期学的主要文体是什么?(议论文)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今人写的议论文,古代有没有议论文?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古人写的议论文《〈孟子〉二章》。

二、         作者简介、文章简介

(多媒体打出孟子的头像)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以“孔孟”并称。

战国中期,诸侯混战,生灵涂炭。面对这种情况,孟子反对不义之战,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今天我们学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孟子》这本书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撰写的,文章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三、         熟读课文,弄清文意

1、              老师范读

2、              正音,齐读一遍,要求通顺(多媒体打出)

su          fu          pan通“叛”

3、              齐读二遍,初晓大意

4、              对照文中注释疏通文句,有疑难处可互相讨论

5、              释疑,点拨(多媒体出示相关攻城图片)

古代城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都说明城之小。

“天时不如地利也”中“是”作代词,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和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重点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学生翻译,一人一段

四、         分析课文

1、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首句)

2、              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连用两个论据论证。2段选取进攻方攻战失利的例子,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攻克,说明“地利”重于天时;3段选取防守方守战失利的例子连用四个并列否定句,形成排比句势,充分铺张防守方具备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结局,更有力地说明了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守战方仍然失败,因为“地利”也难比“人和”)

3、              第四段有什么作用?

(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结论。先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中,作者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有普遍意义。)

4、              孟子的这一说法有无道理呢?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因得人和而取胜的例子呢?

5、              小结:本文紧扣“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紧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给我们学习和写作议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五、         指导朗读,当堂背诵。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