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六单元 >> 教案正文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8
        ★★★
【字体:
《陈涉世家》教案设计8
作者:古兰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8

21、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领会课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课文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4、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重点难点:目标2、4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学过中国古代历史,能说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
二. 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及《史记》,介绍鲁迅的评价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说出其含义。
   阳夏(jiǎ) 嗟(jiē)呼     適(zhé)戍(      )   度(du)已失期
 以数(shuò)谏故    当行(háng)    陈胜王(wàng)     罾(zēng)
篝(gōu)火    忿恚(hùi)   笞(chì)  徇(xùn)    铚(zhì)
 酂(zàn)柘(zhè)  谯(qiáo) 砀(dàng) 社稷(jì)
 被(pī)坚执锐
三.朗读课文
(1)分段指名朗读,注意正音
(2)自由朗读,给长句子画出停顿(见教材批注)
(3)齐读。
提问:围绕着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四.试译课文
二人小组,结合注解流通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说明] 学生分小组疏通大意,教师多给一些时间。其间教师巡视,随时解答一些学生的疑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只是疏通大意,不需要逐字"对号入座"。指导学生练习在书上做点笔记。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集体解疑,疏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1、学生质疑、解疑。具体方法:
  一个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教师鼓励其他同学给这位同学解说明白;同学们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讲解。
2、二人小组,讨论练习,填空。
(l)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_____;②_______。
(①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③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3)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①将写有"陈胜王"的布条置鱼腹中,戍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②吴广在驻地旁的丛词中,狐呜呼口:"大楚兴,陈胜王。")
(4)                   是起义的第一步;接着用               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并杀两尉;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
集体讨论填空内容。对课文内容就有了基本理解,教师不需要在这方面作过多讲解。集体讨论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学习全文
(一)学习1段
    提问: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陈胜的?
    讨论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1)“尝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点明他雇农的身分。
(2)“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个行动,一个神态及两句对话,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
(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二)学习第2段
1.质疑和讨论。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有关句子。
     讨论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达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2)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
    讨论明确: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最后,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3)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外貌)
    明确: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三)学习第3段
1.质疑和讨论。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四)完成如下表格:
起义原因
                  直接原因:戍卒在开赴渔阳途中遇雨失期,按秦法,当斩
                 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起义前的准备
得到群众支持的理由
                   1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更大不满
                   2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讨论准备的方法
                 1鱼腹藏书
                 2夜篝火,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发动起义的经过
           起义第一步:      并杀两尉
           发动群众:            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队伍
           起义标志 :          袒右
            起义军旗号:     大楚
            起义路线:        大泽乡→蕲县→蕲县→蕲以东诸县→陈县
            建立政权:        张楚
五、重点语段研读
       “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1、 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失期,法皆斩”,写起义背景。“屯大泽乡”介绍了起义的地点,“为屯长”,是号召徒众的有利条件。“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导火线。
第二层,从“陈胜、吴广乃谋曰”到“吴广以为然”,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陈胜首先对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体现了陈胜高人一筹的谋略。
第三层,从“乃行卜”到段末,写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置书鱼腹和故作狐鸣,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某些特点。
2.学生齐读课文后,讨论这段文字在材料安排和记叙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本段仍以人物对话为主,间以叙事。陈胜和吴广商议大计,分析天下形势,制定斗争策略等,都以他们对话的形式向读者表达,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情,对他们的性格理解得更透彻。
    材料安排上的特点是洋略结合。记叙方法上的特点是,以侧面描写表现陈胜、吴广的功绩。
六、概括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表现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七、作业

  
第三课时

一.学生默读课文后,讨论课文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很多,一般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课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陈胜。从课文内容看,陈胜表达志向、谋划起义、发动起义等都是透过他的语言来表现的。可见识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尤其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纵观全文,陈胜参与对话的共有三次:
1、全文共写了三次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他们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起义策略的确定、怎样制造舆论等都是通过对话表达出来的。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2、根据人物不同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二.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
      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
      3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
     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三、学习课文 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法。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四、作业
1、讨论下边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和用法:
①项燕为楚将(大将,名词)上使外将( )兵(率领,动词)公将( )鼓之(将要,副词)
③以数谏故[ 因为,连词]    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2、讨论下边句中成分省略情况:
①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2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
由以上2个例句可以看出,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句子是常见的,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为最多。理解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