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情感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教学流程: 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2、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情感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一、导入
《命运》钢琴曲导入。
二、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一: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筛出生字。
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完成练习第一题。并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
2.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来。
小组讨论:
①互相帮助,理解句子含义。
②各组之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作答。
3.小结要点一。
要求学生:欣赏贝多芬名曲《命运交响曲》,谈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
教师小结: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师生共同为本文重拟标题,以此将全文思想加以最高程度的提炼,并将板书补充完整。
三、研讨学习本课要点二:学习文章描写人物外貌的技法
1.导人:我们已深入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却仍与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如何加以刻画?(出示贝多芬画像)
2.要求学生: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教师:概括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要以形传神,忌点点俱到,忌“脸谱化”。
3.实践: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章完成后再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四、归结全文
1.小组讨论: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选派代表概括小组学习成果。
2.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深切感悟。
五、拓展
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字词巩固、文意理解反馈。
情感目标: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字词巩固、文意理解反馈。
一、基础积累及运用
1、听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连起来写成一段话。
坚忍 徒劳 踌躇满志 小心翼翼
──────────────────────────
二、阅读鉴赏
1.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
(2) 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
2.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音乐会观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
──────────────────────────
参考答案:
一、 表意准确,句子通畅即可。
二、 1.(1)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带来了交流的障碍,从而让贝多芬觉得还比不上一棵可以听大自然声音的树;另一方面,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2)贝多芬的意思是: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三、贝多芬名言
“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噢上帝!给我勇气让我征服我自己。我的艺术应当使可怜的人受益!”
“我必须用我的艺术,为可怜的人类,为未来的人类有所作为,给人类做有益的事,使他们恢复勇气,摇醒他们的沉睡,鞭笞他们的卑怯!”
“通过痛苦、取得欢乐!”
“我的作品一经完成就没有再加修改的习惯,因为我深信部分的变换足以改变作品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