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 >> 七上五单元 >> 教案正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2
        ★★★
【字体: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2
作者:燕子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8

羚 羊 木 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读会写“抹、犄角、怦怦、逮、树杈、攥着、寒颤”等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情节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通过文中的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

1.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2.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

品味赏析文中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准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之前,播放无印良品的《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出“课题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可以问大家一个问题吗?你曾经送给好朋友礼物吗?…… 送的是什么能告诉我吗? ……他喜欢吗?……他收到后脸上是什么表情?.……赠送朋友礼物不仅让朋友高兴,也让我们自己感到幸福.可是,有一件礼物却给两个好朋友带来了伤害.是什么呢?是一只羚羊木雕.

 板书<羚羊木雕>张之路

二、教学新课

在学习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出示幻灯片
(一)检查预习(个别提问后齐读)

      怦怦  树杈  寒颤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A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贵重)

     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
明确: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 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

     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B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  (板书)

明确:故事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按情节发展来讲,我们可以用询问木雕、赠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

(文章插入了一段我以前和万方的故事,这种在叙述时候不依照时间次序,插入其他情节的方式叫插叙,(补充倒叙)

{

C主要涉及哪些人物?

提示: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三)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运作。神态描写句。思考: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 的人”的句式说话。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和情节判断出来的。(提示学生尽量用文中的词语或短句多角度表达,掌声鼓励,教师据此顺势点拨,屏幕展开)

如:a、妈妈是一个严厉的人。(或重财轻义)

b、爸爸是一个冷酷的人。(或严肃、冷漠、重财轻义)

c、万芳妈是一个比较泼辣的人。(或性格粗暴)

d、奶奶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或深明情理、心地善良)

e、万芳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或仗义、纯真)

f、“我”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重友情、纯洁)

(四)指导朗读

1.创设情境:“新星艺术团”要排演课本剧〈羚羊木雕〉,现面向全体学生招聘演员,角色有: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解说员

招聘条件:能揣摩人物的语言心态,谁分析的最独到、深刻,谁优先录取。

2.留取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做旁批。

3.分角色朗读:(1)圈点勾画后,请“候选演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竞选喜欢的角色,陈述自己的朗读见解,并给大家范读精彩句段。(2)分角色朗读

(五)深入探究

1.开展:小人物评论会,请你就这一场家庭矛盾,讨论谁是谁非。

明确:在这场家庭冲突中,作者倾向于父母不对,但“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这一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爸妈的眼里,羚羊木雕是亲情的见证;在的眼里,羚羊木雕与小藏刀一样是友谊的见证。一面是父母的亲情,一面是朋友的友情,万芳该怎么做呢?

 

3.那同学们能不能给想个主意:双方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不愉快的结局呢?
明确:上述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辨论精彩极了!连我也被同学们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大家的见解令我吃惊、使我震奋!是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

 

(六)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友谊的名言,比一比谁收集的多。

2、与父母一起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沟通,快乐地生活一生。
3
、想像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