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良好的教师形象,融洽的师生关系
        ★★★
【字体:
良好的教师形象,融洽的师生关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那如何才能使二者一体化呢?纽带主要是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家庭的一种访问,是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共同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架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不过,家访这个在以前曾经使用频繁的用语,如今已是不多见了,科技发展了,现代通讯手段迅速普及了,有人认为:教师与家长、学生的交流和联系完全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ICQ(网络寻呼)等渠道完成了,没有必要再进行费时费力的家访了。是不是家访真的过时了,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了呢?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地感情的交流,实地的踏访。”由此可见,家访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好形式,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尤其在当今社会里,我们更应注重研究如何加强家访,如何讲究家访艺术,提高家访的效果。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家访这一沟通形式已伴随着我走过了班主任生活的八个春秋,是它缩短了我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助我得心应手地出色完成了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而且也是它促使我走上了教研型的教师之路,给我的教师生活带来别具滋味的苦辣酸甜。

说老实话,进行家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研究的方面有很多。实践后,我觉得家访中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应是观念的问题。哲学家讲: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由此不难看出:家访中老师所持观念,以及学生、家长抱有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家访质量的高低,这是家访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非常有必要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因为毕竟家访还存在误区。

在大家传统的记忆库中,家访是个贬义词,似乎只有表现差了或成绩倒退了才会招致家访,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所共有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如果老师不了解家访的方法和技巧,真的是因为学生在校、在班里出现违反纪律或学习方面的问题了才去学生家,而且进得门去就一直讲学生如何违反纪律、如何学习不认真等不良现象,势必会给学生这样的感觉:家访就是老师来“告状”;给家长的错觉也就成了老师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到家中当着家长的面,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的。长此以往下去,家访便很容易就走入误区,轻者成为一种表面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重者还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影响到以后家、校的教育合作。因此,我们要重视家访的科学性,在家访前摆正自己的观念,给家访以合理的定位,赋予它全新的内容,而后再有意识的逐步转变学生与家长的观念,使家访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得以有效地发挥出来。

如何为家访合理的定位,逐步转变学生与家长的观念呢?在家访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巧妙地安排家访的形式和内容

家访通常有三种基本形式:普访、随访和定访。

普访:是对多数学生家庭普遍访问一次。这是我在初接新班或开学初多采用一种形式。因为还未与新生有过多地接触,此时去家访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恐慌,极利于很快沟通师生感情,为以后的家访奠定和谐的基调,同时也便于老师了解到学生基本情况,合适地物色到班级小干部,为班级工作打下基础。反馈证明,学生和家长普遍欢迎这种家访形式。

随防,顾名思义就是随时进行家访。不过我采用的随访决不是发现“苗头”(问题)后才进行(因为这时家访效果是最糟糕的),我去随访多数在下面情况:

A、当学生取得明显进步时进行家访,主要是向家长报喜,肯定学生的积极因素,增强家长和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争取更大进步。

B、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认识并有了一点改正时进行家访,目的是及时表扬,鼓足他的后劲。

C、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心理产生障碍时进行家访,目的在于慰问学生,真心帮助他正确处理生活矛盾,克服心理障碍,得以安心上学。

D、当学生有病没上学时进行家访,老师给他补课,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关心与爱护,从而培养他的善良情感。

适时地随访,极易于老师走入学生内心,触动学生、家长对教师的真情,唤起他们对班级工作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促进班风建设稳步发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较可行的方法,这种形式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

定访,是教师与家长采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联系的一种家访。它适用于重点教育对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时间:组班的初始阶段不宜,待老师、学生、。家长互相了解之后,方可再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错的。

二、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

家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出了问题之后”,也不要仅仅局限在“差生”身上,家访要面向全班学生。这里着重提出两类学生。

其一是对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好学生,有必要进行家访。家访中对好学生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信心,自不在话下,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家访,与家长沟通感情,促使家长协助强化、巩固学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学生不是安于现状,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之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对中等学生进行家访更有必要。因为在班级里,中等学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视的群体。虽然他们在班里听话,在学校里不捣乱,学习成绩又不拖后腿,比较安全,但许多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中等生没有优等生那样自信和优越感:也不会像差等生那样敢于放开自己:一般比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家访中对他们进行仔细的观察与研究,找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突破口。从而有效地完成对学生的教育。

家访需要全方位地照顾到各层次的学生,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摆脱过去总是访问“坏学生”的印象;才能克服学生对家访的恐惧和反感,也才能消除家长的紧张感,最终脱掉家访等于“告状”的帽子。

三、把家访作为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通道

教育专家王小春讲: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沟通。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访问学生及家长,  目的就是要进行交流。但怎样才能沟通成功呢?我觉得不妨像王小春说的那样,找一找当家长和当学生的感觉。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没有哪个学生不渴望自己成才。这一普遍的心态,正是班主任搞好家访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每次家访时,我们不妨打破家访是“了解情况”、  “商量对策”的定格,把它作为一个联系学生与家长的契机,一个便捷的通道,一种有效的途径,加强交流,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从而建立起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情与工作关系,使家长从心底萌发出一种“自己人”的感觉,  自觉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同时也在学生心目中埋下一颗真诚的种子,使他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视老师同父母,彻底扔掉师生之间的那种心理距离感,使他不再反感教师的正面引导,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在家访档案中,我记载着这样两个案例:

我们班上一名学习中等的女生,因父母十年吵闹离婚,心理受到严重伤害,怀疑一切人,性格十分孤僻。当我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提出到她家进行家访。在她的家里,我先态度中肯地介绍了孩子的现状,然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接下来当着孩子的面,分别耐心的听取了他们夫妻每方的想法,帮他们分析了各自的对错,诚恳地讲出“为了孩子,退让三步”的主张,希望他们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能和好如初。家长可能被我坦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打动了,他们当时就表态愿意为了孩子再尝试一次。在孩子的屋里,我又教她如何帮助父母恢复关系的方法,孩子终于一反常态的笑了。屋内充溢着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这次家访,我用平等、真诚赢得了家长与学生的信任。以后的日子里,虽然我试图调节学生父母恢复关系的计划失败了,但学生及家长却始终如一的信任我,以至,他们夫妻什么时候要到法院起诉,孩子的父亲何时离家搬到外边去住了……这些消息,我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它极其利于我一方面时刻提醒家长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我针对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使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了:父母离婚与否,那只是他们个人的事,无论何时,她依然是父母的孩子,最终平稳的接受了父母离婚的事实。现在,孩子仍然过着幸福的生活。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家访确实可以成为沟通老师、学生和家长关系的纽带,为有效完成对学生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创设重要的条件。

不仅如此,家访还可以作为教师缓和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甚至解决学生与家长矛盾的一个特殊而有效的方式呢。

我们班上有一名学习成绩上等的男生,他崇尚个性独立,极其反感家长的管理,与父母关系一度紧张,令家长苦恼不堪。

当我了解了这一情况,在精心地准备了家访的谈话内容,谈话的方式方法后,我请他去安排时间,让我去家访。

在他的家里,我针对他不轻信别人的话的特点,一开始并未给他讲任何的道理,而是在充分表扬他成绩稳定的优点后,马上便问他还有无潜力可挖,是否能完全了解自己,从而引出家长比他还了解他自己的话题。我知道他根本不会信。于是赶忙启用已准备好的策略。我问了五个问题,请家长和他同时写在各自的一张纸上。 (五个问题分别是:最喜欢吃的莱?现在的身高?最要好的朋友?最爱看的书?放学回家后第一件要干的事?)两张纸放在一起了,结果使他很吃惊:答案竟出奇的相同。事实胜于雄辩。他默不作声了。当即我便严肃的指出:看来,不是家长不了解我们,而是我们不了解家长。然后又给他分析了为什么当事者谜,旁观者清的原因,指明人最大的弱点就是有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以致迷失自己前进方向。假如在这时,真能有个家长、老师、朋友及时来提醒一下的话,就可能使人少走很多弯路。随后我才叹一口气讲出:老师多么希望作为好学生的他,有足够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批评和指正,尽快修正和提高自己啊。接着,我又耐心地结合其他的好学生,在家里关心家长,与家长合作的事例,现身说法地告诉他一个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处。他一反振振有辞的常态,好半天低头不语,我看得出这些平常他反唇相讥的话,在这个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气氛中,很多已悄悄融人进他的内心了。

家访过去一段时间后,我打电话去询问他的情况,孩子的母亲高兴地诉说了孩子的变化:他不仅不顶撞家长了,而且还变得懂事多了,有时自己(妈妈)回来晚了,他还知道出来接一下呢,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现在的家越发像一个温暖的家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当提起它,想起那些孩子的变化与进步,我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于要把它告诉给每一位同行,一方面是想请大家与我共同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想告诉大家:我真的很感谢家访这种沟通的方式,是它为我创设了一个自然走入学生与家长生活的通道,使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让我成为了他们的朋友。而且还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特殊教育形式,助我有效地解决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这个让人棘手问题。

家访的益处确实很多,它可以让我们融洽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接近我们,从心里接受我们的批评,使教育落到实处;可以使班集体众志一心,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密切与家长交往,调动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有一次,我们的主题班会,主角就是家访中我发现的适合参与教育的家长);还可以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轻松起来,使教育管理充满活力……

总之,家访的功效,可以表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乃至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看看现在收获的成果,再回忆一下当初:为了不失信于学生与家长,冒着大雨,趟着没过脚面的水前往的艰辛:三九天顶着刺骨的寒风拖着怀有五个多月身孕的身体去家访时的酸楚,立时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苦和累根本没有白费,并且由衷地感慨到:自己做的是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情啊!

一位教育家曾讲:“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没错,满怀爱心的进行家访,有时真的可以创造奇迹。现代社会呼唤家访,学生、家长盼望着家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许需要家访,真心希望您在家访的实践中,能感受到比我还多的香与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