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阅读教学 >> 正文
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
          ★★★
【字体:
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
作者:孙明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3

语文教学要重视“留白”

姜堰市大冯初级中学 孙明

 

内容提要: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 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注重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结论获得的过程与体验等,这是运用留白的基本原则,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等教学环节中都要重视留白,恰当地运用留白。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留白  新课程理念  主体意识

在国画中,有一句描述谋篇布局的话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它们也好比一幅画面,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一、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已经一步一步进入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滔滔不绝的填鸭式“一言堂”早已成为“过街的老鼠”,但时下在一些所谓教改式的语文课上,我们竟听不到学生朗朗的书声,听不到学生精彩而真实的争辩,看不到学生静默沉思的场面……课“热热闹闹”,教师导演得也精彩,上得也生动,但终究还是教师把持着课堂,这样的课我认为是失败的。原因之一也许正是一些教师忽略了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语文教学中必要的“留白” 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恰到好处的“留白”,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乘上思想的翅膀,用自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去跟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想碰撞,从而对教学文本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二、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留白的基本方式初探

(一)备课中的留白——把解读文本的权利交给学生

记得几年前,有一次在泰州听李镇西老师讲课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一些老师看到我的备课笔记都很失望,笔记上没有详细的教学流程,只有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我个人的一些设想,我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当时听到这句话我很吃惊,多少年来我们在备课时由教学目标,一直写到作业设计,甚至先提出什么问题,如何过度到下一问题,都缜密思考,可谓设计得“密不透风”。现在想来,这样的备课显得是多么的专断,等于拉着缰绳牵着学生转,哪里还有学生的参与成分!致力于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把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或许就是备课中的似无还有的“留白”。而要充分的留白给学生,教师除了对文本深透理解外,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必须更多地关注课堂上的学生,对学生各方面情况作出分析,对自己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大体的预见并准备对策。因此,备课中运用留白不是弱化备课,不是邯郸学步,模仿博闻强记、思想深刻的语文大师们备个简案就能解决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

1、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这个浅显的道理我们教师都懂,也都身有体会。然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生怕学生“收获”太少,或怕被同行斥之为“气氛不活跃,没有创新”,舍不得留下“疏可走马”的“白”,总爱对学生讲“时间有限,快速阅读”,试想,此时有的学生正在诗书的境界中徜徉,有的或许才刚刚入文,怎么可能做到深入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呢?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无从体现了。说实话,很多学生之所以能谈吐不凡、笔下生花大概不是得益于你课上的条分缕析,而是得益于平常“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积累。

现在新课标对“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许多教师也正在转变观念,把“读”作为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的确,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学生披情入文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知活动中获得了自然而真切的感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积累了语感。再者,课文中本来就存在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景、意境和情愫,一些文质兼美、引人入胜的美文和诗词,更是只有反复阅读、反复感悟体味才解其中滋味。 “钱梦龙的‘三主教学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张富的‘四分四改四坚持’等都把学生‘自读’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首要的环节。”②当然,教师也不能随意留白,把“读”作为课堂上打发时间的工具,就如同画家作画“留白”要认真的推敲和处理一样,怎么“读”采用什么形式“读”,教师也要因学生和文本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在这方面报刊杂志上多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2、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或体验——给学生提供想像创新的空间

一部作品问世,对作品的解读便留给了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总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或想象对文本进行一番新的补充、加工和改造,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对文章最易产生个性解读处进行“留白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学生提供想像创新的空间。如在欣赏教材中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第一个片段《当‘海盗’去》,我抓住“如果他在主日学校的行为记录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他倒愿意离开人世”一句,引导学生“补白”:汤姆••索亚在主日学校里可能有哪些“毛病”呢?学生们调动起自己全部的生活经验和体验,进行想像和“创作”,我适时“点化”,“同学们身上或许也有一些小毛病,但我们都决心改掉那些不足,可汤姆•索亚为什么说挑不出一点毛病,倒愿意离开人世?主日学校的规章制度到底有哪些呢?它怎么使一个烂漫的儿童产生了可怕的死的念头?”学生们在和自身的学校生活对比中,真切地体会到主日学校生活的单调乏味。另外,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绝大部分课前都没有读过这部小说,对汤姆•索亚在主日学校里的具体生活,我不作解说,激发学生课外去读、去研究的浓厚兴趣,把课内阅读延续到了课外阅读。当然,对文章最易产生个性解读处进行“留白”还很多,如有人提出在文章的“含蓄处”、“点睛处”、“共鸣处”、“意境深远处” 等处留白,这里我不在一一列举。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生思考的时间

“只有当你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21世纪的人才,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时,你的教学才可能自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舍得花时间给那些学习差生,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舞台,不能只由几个学习尖子和教师当主角,而更多学生只是担当“跑龙套”的配角或群众演员。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围绕一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只有个别优秀的学生在举手,而其他学生还在静默思考,教师为了不使得“冷场”就迫不及待地让其回答,或自己“喋喋不休”地提醒,我想不论优秀学生的回答多么精彩,这一做法也不足取,因为教者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结论获得的过程与体验,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思考权利因此,我认为教师要有足够“留白”的决心,特别要让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因为此时的冷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此时的静默迎来的或许是“柳暗花明”。

4分享多元的理解和观念——留给学生争辩、质疑的时间

课堂上面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生的缄默,教师也不是一味地无奈等待,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的“留白”策略,如我们可以表扬一下积极发言的学生,但引而不发,鼓励学习差生对他的回答争一争、辩一辩,或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讨论质疑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   

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质疑,有时会引出学生们的一些独特理解或个性化的观点,获得“意外”的收获,如赏析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我让学生课堂讨论质疑,一名认为,“‘风烟’二字,尤显得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的说法不妥,他说:“‘城阙辅三秦’书上解释为‘三秦大地拱卫着京城长安’,这说明蜀川不是贫瘠之地,再说蜀川素来有‘天府之国’之称,怎么说‘杜少府任所卑湿荒远’呢?”这是我课前未预料的,本来下面的时间是赏析另一首诗《夜雨寄北》的,我没有否定他的看法,决定 “留白”争辩,有部分学生认为“风烟”二字写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是表现王勃对朋友的牵挂和关心,与“西出阳关无故人”异曲同工。也有学生认为首联除了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所外,虽有别情但还暗含着宽慰,意思是说“你去的地方虽远离京城,但也是个好地方,是个富庶之地,你不别伤感”。这场争辩虽然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我觉得这样的留白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教师”的怀疑精神。

当然,学生多元的理解、发现也有可能是无价值或错误的,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前提是“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他不可能变成“唐吉•柯德”!任何读者都不能强横地解读作品为自己服务,而初中生的体验或经验毕竟有限,各个学生的认识、审美情趣也不同,如果一部不朽的《红楼梦》在一些学生的眼中只有“缠绵”和“宫闱秘事”,如果学生赞赏“白骨精”的不轻言放弃,作为“育人”的教师能无动于衷吗?因此,对于学生的独特理解教师不能一味赞许,也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时“点化”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

(三)作业设计中的留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实,现在新教材中的课后的很多习题都体现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一特点。譬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练习,“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等等,许多语文大师们也早就对作业设计作过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觉得一位生活于当代民主社会的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也有责任培养学生自己留作业的能力。”③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传统作业设计观念,如教学《捕蛇者说》一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想象,写写“悍吏之来吾乡”的场面。在学生初次接触消息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收看当天的新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新闻。再如,为课文中意境优美的句段设计一幅插图等等。

 

以上所述的只是一些留白常识,是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陋方,其实,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远不止这些,也远不是这么简单。值得注意的是,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留白,处处留白,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同时,不等于忽视教者自己应有的作用。我们纠正过去过分强调的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把教师的主体性完全抛弃。因此,教师要科学适当地运用留白,方能有“意外”的收获。

 

注释

①《从模式语文到头脑语文》(中国教育出版社王书月著 20043第一版P24页)

 

②《素质教育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  扬善德等编著199810月第一版P290页)

魏书生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戴汝潜主编  19979月第一版P86)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