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丁延清双高作文教学法 第四课  用小记者采访的方法来收集作文的材料
          ★★★
【字体:
丁延清双高作文教学法 第四课  用小记者采访的方法来收集作文的材料
作者:丁延清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7

第四课  用小记者采访的方法来收集作文的材料

 

小记者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立体式的人才。一是采访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地准备丰富的资料。二是了解“面”与“点”的情况。三是要在平时积蓄丰富而庞大的知识库。四是要拥有自己的采访计划,不能总是指望老师作好安排后让你去跑。

采访对象不愿意谈,怎么办?让不原谈的采访对象自觉开口的办法很多,但常用的办法可以概括为“一点赞许,三句好话,巧妙聊天,引我入境,步步紧逼,情感共鸣”。

在采访中,小记者要学会用眼睛抓材料,抓什么呢?一般来说,应当用眼睛去观察这么三点——细节、气氛、神态。

观察细节。一个生动细节,完全可以成为一篇文章的“金子”,它比一车沙子要值钱得多!生动的细节所表现的价值,是许多大段大段的话语所无法企及的。在以前的课程中,我们谈到过细节,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细节”、“怎样分析文章中的细节”等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从生活中去抓细节”。一位小记者在采访一名山村教师时发现了一个细节,他在稿件中写道:“那个已经有了裂缝的瓷碗里,还放着一个已经咬了一口的馍馍。”这个细节,不仅刻画了山村老师工作时的忘我状态,也反映出这位老师生活的清苦。这样的细节描写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比罗里罗嗦的所谓“升华主题”式的议论要好几百倍。

观察气氛。气氛要用五官去感觉,用“心”去体验。“‘砰’地一声,发令抢响了!只见起跑线上的四名小选手,猛地躬身,用力后蹬,挺直身躯,甩臂猛跑,像离弦的箭那样直冲终点而去。”这则广播稿就很好地烘托了运动会现场的气氛。

察神态。通过神态,人们可以揣测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小记者在采访时,也许现场有许多人,这些人也许还会干着干扰采访的事儿。这时,小记者要有跟踪主要人物的能力,即通过记录主要人物的神态,来达到记录其心理的目的。观察得仔细了,才会让读者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活生生的神态描写,可以把一个陌生人一下子“变”成老朋友那样让人喜欢。

小记者要想获得第一手的真实材料,有时候要隐匿身份或隐藏目的。不熟悉的地方,应该有成人的守护(可以有点儿距离,也可以装做不认识)。明知危险的地方或人物,小记者不能去做什么隐匿采访。熟人之间,可以以隐藏目的的谈心活动,达到了解情况的目的。熟人的隐私不能写进稿件当中,或匿名、化名记录他们的想法和事件。采访同学,是最自由的,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采访本校老师,要谨慎,有的可以摆明了采访目的后进行,有的必须隐藏采访目的,千方百计套近乎或帮着干事,获取材料。写本校老师的稿件,要做到:表扬不夸张,批评要在老师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或让其“审阅”后再发表。

小记者在采访中一般要进行适当的核实,多问问“他说的都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在写稿时,心里要装着读者,要让读者弄清楚。

在作文中,同学们可以运用采访的方法来获取材料。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讨论。在讨论前,先读一读《没有祖国的强大,河马怎么会到中国来呢?》这篇热点调查。

问题一   你怕写作文吗?为什么会怕呢?(或为什么不怕呢?)

问题二   你喜欢你的语文老师吗?你喜欢老师给你的作文打的评语吗?你能举几个例子来吗?收集几条评语,你认为好的和不好的都找一些。

问题三   你认为写作文要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观点吗?你有没有过在作文的末尾来几句口号之类的所谓“升华主题”或“高远立意”?你有没有纯粹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作业而胡编乱造?你喜欢写真实,还是喜欢写“胡编乱造”?

问题四   不按照语文老师的意见写,而你的作文也确实不错,这时你的语文老师会给你打高分吗?有例子的话,请收集一二例。

问题五   请你谈谈对“胡编乱造”和“虚假立意”的看法。

问题六   请你就以上问题,采访本校的同学,并写成一~三篇文章。(要求:你自己应根据本校的情况和自己的认识,设计一些问题来采访。注意收集同学的作文本,当然,要及时地归还。)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