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丁延清双高作文教学法 第二课  寻访,采访;旅行家,小记者
          ★★★
【字体:
丁延清双高作文教学法 第二课  寻访,采访;旅行家,小记者
作者:丁延清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7

第二课  寻访,采访;旅行家,小记者

 

在普通班,我们讲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识万个人,尝万道菜,做万篇文”,要求大家要按照由近到远的原则寻访名胜古迹、人物事件。其实,做个游行家,和做个小记者,道理是一样的。

“我能当个小记者吗?”你也许会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请不要抱怨,不要怀疑!请鼓起自信的风帆,大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当个小记者!”

曾有许多人问中国记者协会副会长、新华社社长郭超人:什么人能当记者?什么人不能当记者?郭超人的回答耐人寻味:“别人能想得到、做得到的,你也能想得到、做得到,你就能当个记者;别人能想得到、做得到的,你却想不到、做不到,你就当不了记者;别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却能想得到、做得到,你就能当个好记者。”

这段话无疑对同学们也有启示和借鉴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小记者和大记者一样,要想别人所未想到、做别人所未做到的事。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当半个小记者了。

为什么是半个小记者,而不是一个小记者呢?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人在读报纸、听广播,甚至上网搜索时,往往会既兴奋又懊悔。兴奋的是,许多自己知道的、熟悉的事,媒体上都有;懊悔的是,为什么自己没有写出来、做出来,却让人家记者抢了先手。而且,人家的许多观点和自己先前想几乎一模一样,但现在只好把自己想的、要做又未做的烂在肚子里了。这说明,并非人人都具备能把所想、欲做的事变成现实的能力。做个小记者,就是开发并挖掘出你潜在的那种能力:把所想、欲做的事想好、做好。当你具备这个能力后,你基本就能做一名好的小记者了。

小记者和作文高手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因为专业的小记者最擅长写的文体是新闻稿,而并非广义上的“作文”。一个作文高手,略加培训能很快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记者;一个小记者,由于训练了很强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功底,也能迅速成长为一个作文高手。我们这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训练同学们的“小记者技能”而达到写出好作文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和采访能力。

什么是新闻呢?作家陆定一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至少包括三层意思: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也就是说,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都是事实,但事实却不一定都能成为新闻。

                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报道是对事实的如实反映,是讲究真实、排斥虚构的,新闻作品绝不等同于文学作品。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这说明新闻不同于历史,特别讲究时效性。

 

在拥有报刊、网络、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介的今天,新闻的内涵已被人们加进了许多新的特质。新闻应该是“媒介向受众提供的对新近已发生、正发生或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必须是“媒介”向“受众提供的”一种“报道”。新闻的发布者是“媒介”,接受者是“受众”,联结者是“报道”。

                这里的事实有三种时态:一是新近发生的,属事实的过去完成时;一是正在发生的,属事实的现在进行时;一是即将发生的,属事实的一般将来时。也许有人会问,对于已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是新闻,我们比较好理解。但令人难于理解的是,“即将发生的”怎么会是事实呢?这并不难理解。比如:2002年夏天,“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的时间和活动日程,都是早早安排好了的,只要组委会一公布,各媒体就可以果断地预先发消息了。所以,2002年5月31日出版的报纸,都大胆地刊发了“世界杯今日开幕”的消息。事实上,许多读者在当日上午拿到报纸时,“韩日世界杯”还未开幕呢。

作文几乎没有时效要求,而且,作文也不要求必须是事实,只要能自圆其说,你尽可在作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新闻绝对不能这样。试想,哪个小记者能写出采访3004年世界公民的一则消息,因为那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新闻,而是科幻。显然小记者与大记者一样,也是历史事实的忠实记录者。

小记者的三大职责是:采写新闻、反映情况、收集意见。

随身准备一个收集“豆腐块”的小本子,是非常必要的。身边处处都有新闻“信号弹”。新闻和作文一样,对材料要做到:精确、思想性、全面性。

训练题:

1)                是什么束缚了你“我要当个小记者”这一理想的实现?你打算怎样摆脱这一束缚?

2)                你是不是一个具有“想别人没想到、做别人没做到”的能力的人呢?举例说明。

3)                谈谈你对“小记者的主业仍是学习”的理解。

4)                在学习之余,翻阅一张报纸,看哪些新闻是对“已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哪些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哪些新闻是对“即将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并请你的老师或家长当评判员。

5)                小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为什么会发生“指到哪里却打不到哪里”的事情?遇上这类事情后,应怎么处理?

6)                读《请给他们留一条后路》,看段松林小记者是如何将原本属于“这一个”的问题,升华到“他们”上去的?

请给他们留一条后路

“卖菜喽!萝卜、白菜、葱……”这稚嫩的叫卖声吸引了我。

“小朋友,唉,不要怕,哥哥是好人。哥哥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跟你爸爸出来卖东西呢?难道你不想上学吗?”看着小男孩那无可奈何的眼神,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不!”他坚定地说,“我做梦都想上学,可——爸爸不让我上,爸爸说上学不顶用,还会把家里的钱都花光。”

“你知道爸爸为什么不让你上学吗?”

“爸爸说,上学是为了能娶个好……好……嗯!是好媳妇。爸还说只要咱好好地卖东西,赚了钱,将来照样也能娶个好媳妇。”

听到他讲的话,让人心中一阵酸楚,为什么会这样?为人父母怎么不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呢?你们是文盲,难道也想让孩子跟你们走同样的路吗?

现在国家富强了,家家户户都有钱了,可为什么还有人要让自己的孩子“摆摊”呢?中国虽然很昌盛,但我们国家还需要人才,人才呀!成才需要什么?需要的是教育呀!你们这样做只会害了他们,你们知道吗?请给孩子们一条后路吧!请为你们孩子的将来想想吧!

本报小记者  段松林

(摘自《写作导报·初中版》2001年2月25日第一版)

7)                小记者为什么要随身准备一个可以收集资料的小本本?

8)                生活中不缺少新闻,缺少的是发现新闻的眼睛。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