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语文想象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南京市语文中考作文试题,真可谓是“一石击起千层浪”,不少学生对此“如坠入云里雾中”,就连有些老师也感到颇有些摸不着头脑。我认识,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传统型的语文教学及其作文模式,指导学生写的几乎都是记人、叙事、议论类的“实实在在”的文章,而缺乏对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已告诉我们,传统型的语文教学及其作文模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没有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同样,没有想象力的学生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起来!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在人的意志倾向支配下,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人的想象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健康的内容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凯勃可说:“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可见,读书可以发展想象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不仅能够真正领会作品的意义、气势和神韵,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能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运用课文中的美,来激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无处不存在着美。语文课本所选内容,大都文质兼美:有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有歌颂人物美好心灵的、有抨击黑暗的旧社会……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愉悦学生耳目,激发他们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能在学生心中泛起涟漪,掀起波涛,产生丰富的想象力:美丽的景色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美好的形象唤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壮丽的山河唤起他们的爱国情感,绚丽多姿的未来可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阅读欣赏机会,让学生无拘无束地阅读自己的文句,用自己的思想去领会,去体验,去感悟,让这种活动完全脱离课堂教学的羁绊。从字、词、句、章分析的教条说教中真正解脱出来。从所谓的“标准答案”熟练中解放出来,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日积月累,学生的想象力就会不断发展。
早在几百年前,曹雪芹就已经将这种教育思想渗透到自己的绝世之作中,“香菱”学诗便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体现。现在,我们更应该将这种教育思想发扬光大,在教学中普及应用,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运用联想法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联想可以使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语文教学要善于运用“联想”,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比如朱自清在写作《春》时,就很很自然联想到志南和尚中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多么巧妙自然、珠联璧合!通过联想教学法,不仅活路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行动的再现、灵活的填补、大胆的延伸,使学生步入神思自由的想象境界,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材料涉及的内容,天南地北、上下古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都极其广泛,课文所描述的许多东西,有的根本无法拿到课堂里来。这时,教师如果运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给学生以生活的认识,帮助理解教材。例如,课文《中国石拱桥》,如果按课本上的讲下去,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找来有关“石拱桥”的图书,并印发一些介绍“石拱桥”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先读一读这些小资料。讲课时,利用幻灯,将这些直观的图片显示给学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从文章说明中,结合想象,学生自己动手绘画一幅“石拱桥”。这种多媒体的直观感性的展示,不仅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正面深入地想象,还能培养学生找出想象的连结点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文章的写作,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想象。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会使人觉得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可见,写作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又可以通过写作得到发展。平时,我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坚持写日记,记身边的景象;记生活中的联想;记自己的憧憬。
写作和观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每看到一样东西,就迅速去捕捉它的特征,然后展开想象,最后琢磨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成日记。经常坚持写作熟练,想象力也随之发展,写作时自然会天马行空、妙笔生花。女作家张抗抗这样说过:“同样是冰凌花,普通人见了会说‘嗬!昨晚真冷,今儿冰凌花倒好看。’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则会这样说‘严寒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冷酷,它像一个顽皮的魔术师,时时编出些节目来,玻璃便是它的舞台。’”可见,生活经验愈丰富,学识愈多,想象的翅膀也就愈丰满。把写作看成不单单是一种信息的输入、贮存的过程,而且是一种领会吸收、创造输出的一体化思维操作。
扩大学生知识面,关心社会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的样卷中可以看出,有时学生作文挥洒自如,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把有丰富的运用到作文中,行云流水,想象自然、合理,又令人置信;而有的学生作文却内容空洞,思路狭窄,显得想象力贫乏而又苍白,由此明显可见其读书不多,知识面狭窄。由此可知:我们必须使学生不断扩大知识面,用心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跟时代脉搏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初中三年六本课本内容,我们即使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也只是车水杯薪,远远不够的。根据教学大纲,初中阶段学生必须完成不低于十万字的课外阅读量,通过阅读扩大其知识面,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都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周观看一则《焦点访谈》或《社会纵横》节目,每月与同学交换几本中学生杂志。通过这些措施,一可以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二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真正做到开拓视野、扩展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想象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就结合学生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其在天天不断的积累训练中,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必然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