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解决作文教学难的策略
        ★★★
【字体:
解决作文教学难的策略
作者:xlh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解决作文教学难的策略
内容提要: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这是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大难题。本文试图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从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丰富总是写作内容;培养学生“站着说说心里话,坐下写写放胆文”等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解决作文教学难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课程标准     阅读     作文    策略
 
新课程无论从宗旨、目标、方案,还是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应该如何把握改革精神,通过哪些途径、何种策略来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是关键所在。据此,笔者在解决作文教学难这个方面作了些探讨。
一、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现在的少年,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首先对阅读不感兴趣,其次是没有时间,还有就是读书学习都带有功利性,和学习考试有关的书多读一些,没关系的就少读甚至不读。有些对汉语不感兴趣,而热中于一些外来语,这虽与学校教育无多大关系,但与整个社会和时代有关。其实,汉语是一种很美的语言,只不过它很难经过归纳一板一眼地教给学生,所以,关键还是让学生阅读,大量地阅读。文化,往往是经过千百年的积累的,这种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髓极其宝贵,不对这些文化进行阅读,怎么形成新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更何况,目前虽然社会上各类图书众多,各书店、各图书馆的图书琳琅满目、汗牛充栋,社会与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只能整天在学校和家这“两点一线”上运动,成了书店、图书馆和多彩生活的匆匆过客。他们既无文化积累又无生活经验,怎能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会写文章,写好文章,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而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广泛地阅读,是积累丰富语言的重要前提。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强调了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可见,要能写出大气的文章就离不开读有大气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也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有益资源。这些无不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一致。那么,“读万卷书”该怎么读?“行万里路”该怎么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
(一)指导学生明确读什么
人生漫漫,书海漫漫,人生短暂,选什么书,读什么书,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做什么人、写什么文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明确读什么书。
1、引导学生读一流的好书
一个人占有了一本书就等于占有了读书时间,也等于占有了读书者自己这个人。而一流的好书能以最短暂的时间受到最大的效果。读下三流的书,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让学生在精神上遭受伤害。社会将会怎样,取决于我们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人,而读怎样的书,就会决定学生将做怎样的人,教育以人为本,可见,我们要引导学生读一流的好书。如,引导学生读像《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样的名著,读鲁迅、周作人、矛盾、郭沫若、老舍、巴金、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读当代散文、小说精品等,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读一流好书的精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一流好书时,要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静下心来弄明白什么是精典。因为,泛泛而读不如一点点地读,正如挖井一样,挖到底,才能见到水。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占领至高点,居高而临下。
3、引导学生读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好书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想,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它强调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事实确实如此。名著有时也需要因人而异,有时教师认为的名著,学生却读不下去;有些虽是“畅销书”,但未必有意。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千万不要硬拉着学生读,强扭的瓜不甜,干脆让学生放弃。引导学生读一些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好书,让学生找到平凡和伟大之间的缆绳,找到自己与作家之间的同构关系,找到自己同作品之间的共鸣点,摒弃与自己无关的书,找到自己与阅读的桥梁,这样学生会产生久旱遇甘霖的感觉,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据笔者了解,贾平凹主编的《美文》就很手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与作品哟共鸣点。
4、引导学生读一点古典的书
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繁荣的文化,古典文化中的诸子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尤为璀璨。它与现代文化相比,具有语言简洁、洗练、优美的特点。据笔者分析,现代文学史上这些经典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曹禺、张爱玲、梁实秋等,都很少或没有经过现代文化的教育,他们学习的基本上是古典文化,但他们一个个都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能说他们不是古典文化熏陶的结果吗?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古典优秀书籍,每天读点唐诗宋词,每周学一篇古典美文,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指导学生怎么行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校应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其“教学建议”中也强调:教师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给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机会”。教室只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块极其狭窄的空间,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不能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相反,要引导学生懂得“行万里路”,即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而走进大山,走近大海,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不入虎穴,难知虎穴之险;不临深渊,难知蛟龙之毒。余秋雨不经世纪探险,难以写出《千年一叹》、《文化苦旅》等世纪经典。同样,一个学生每天把自己关在室内也难以体会山川之美、生活之美、人生之美。笔者在指导中让学生走向山水,走进社会,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平时说话就会有据可依,作文就会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以下例子为鉴:
二、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指出: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它要求我们激发学生学习上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
笔者在写作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力求改变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撰者、教参、教师)的阅读,给学生自由阐释、自主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让学生找出自我和自我话语权。对写作范文和阅读材料,尽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评价学生的说法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现学生的自主地位。对作文题目,允许学生讨论,共同拟题,共同理出写作思路。有时,还允许学生给教师命题,教师当堂口头作文。这样,教师为学生确立了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作文,放开学生手脚,激发学生思维,广开学生言路,让学生认识到同一材料可有多种表达。引导学生实现求异与求同思维的统一,达到作文的继承性和批判性的统一,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写出新颖独特、有大气的作文。特别是学生命题,教师口头作文,学生最易接受,因为学生碰到较难的作文题时,本身有畏难心理,自己命题让老师来写,可以试探一下老师(能不能写出来),甚至想征服老师(让老师也品味一下作文难写的尴尬),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挑战欲和征服欲。当然,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能把学生的命题作文有条不紊地说出来——怎么选材、怎么构思、怎么演绎故事、,学生会豁然开朗,心服口服,所以这种作文形式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不过,这种形式,老师也有一时确定不了写作角度的,此时,教师可以放下面子,与学生一起探讨,也可以带回办公室与其他老师一同研究,进行合作性学习,学生也完全能够谅解与合作。
三、指导相互开展多种文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就是说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切的体验,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笔者为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竟争意识,增加学生生活阅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相继开展了新闻采访、名著阅读、佳作欣赏、文学讲座、节日征文、现场作文赛、科幻作品赛、时尚话题作文、故事会、少年笔会、办报办刊、社会调查等文学活动。
(一)   采访参观,体验生活
近段时间,笔者先后组织学生采访了班级内外,以至校外的先进典型,如自己所熟悉的某位家长;还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人文景点,如胡雪岩故居等;组织学生去社区和科技馆、文化展览馆参观,让学生了解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增加了社会阅历,扩大了写作视野,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举办讲座,促进写作
笔者每年都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各类专题讲座,促进文学创作。就2001学年,笔者分别组织了古诗欣赏、丰富写作语言、名著阅读、佳作欣赏、现代诗阅读、现代散文鉴赏、现代小说鉴赏、散文写作、短篇小说创作等知识讲座,并邀请记者来校作新闻写作专题讲座。这一系列的专题讲座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创作热情,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作文竞赛,激发热情
笔者每年举办五一节、国庆节、教师节、元旦等节日征文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现场作文比赛,还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各类征文比赛活动。通过各类征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办班培训,提高技能
笔者在学校的支持下,举办写作培训班,定期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引导学生读李清照、艾青等人的诗词,阅读文学名著,让学生经受文化风雨的洗礼,经受文化阳光的沐浴,增强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指导学生选材、立意、构思等写作方法,教给学生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技能。
(五)举办周刊,激发兴趣
自2000年9月至今,笔者每学期都举办作文教学周活动,对文学类、科技类、议论类作文进行分项训练,同时也相应地举行话题作文训练周活动。每次作文周后,及时总结经验,并选拔优秀作文,采用手抄报、墙报等形式展出,强化学生写作训练激励学生写作积极性。
(六)自办社刊,培养能力
笔者在有关人员的支持下,创办了校刊,取名《体验》。每学期一期,每年增刊一期,继承他人的优良传统,提出了办刊、办报为学校发展、学生进步服务的新思路。鼓励学生办班刊,办手抄报、墙报,鼓励学生积极向文学社投稿,培养学生写作、办报、办刊的能力。
(七)加强联系,提供机会
笔者与《中学语文报》等报刊社加强联系,请专家作理论指导,及时进行写作、办报等的经验交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写作、谈论、发表的机会,给学生架起通往文学创作道路的桥梁。
四、培养学生“站着说说心里话,坐下写写放胆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它还指出:写作教学要“激发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实际上就是强调了作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一次学生的交流会上,有个同学就说:“写作文就是编呗,我都写过三次做饭的作文了,可我从来没有做过饭。”这种让学生“无中生有”、“生编硬造”的作文,哪有学生的真切体验、独特感受,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了。
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因为学生只有说真话,才能抒真情。鼓励学生写随笔,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主动写作。随笔不规定写作内容、文体、字数、上交时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心意所向,笔触所至,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痛苦与欢乐、孤独与温暖、胆怯与无畏、自卑与自豪、迷惘与憧憬等都写出来。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小学升初中语文只有20分的后进生写了一篇随笔,文中他写了自己做小动作时的放肆和胆怯、受老师批评的苦涩。因为所写的都是他的真切体验,所以写出来洋洋洒洒,达500多字。可见,教师只有让学生站着说说心里话,坐下写写放胆文,才能解放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写出具有新表达、新意义的文章。
总之,教学是一个铢积寸累的漫长过程,非一暴十寒所能成效。作文尤其是一个长期的活动,惟有为学生打开写作之门,学生才能走上作文成功之路,也只有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脚手架”,学生才能登上文学的殿堂。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