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
【字体:
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黄鉴流

    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与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在今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攻坚阵地。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效果将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的成败。而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师生关系如何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保证。本文试从现代课堂教学的理念出发,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思及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认识,论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思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只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业务工作关系和主客体关系。

    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框架(所谓“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关心的是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课堂上,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活动,学生也习惯于俯首帖耳地服从,像一群木偶任由教师摆布。教师的话常常是真理,不容质疑,学生不能有和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更不能和教师讨论和争辩,课堂教学活动常成为教师的个人表演,而学生的主体活动空间和权利差不多被剥夺殆尽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围绕完成自己的职责,教材、教学方法等的选择只考虑教师怎样上好课,不考虑学生的学,教师只想改造、塑造学生,充当“园丁”角色,把学生当作“花朵”修修剪剪;把学生当作“泥巴”随意捏弄;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不断地灌输。教学时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的答案。学生在教学中实际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这些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模式对师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同时也被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所认同。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听话服从,毫无个性,缺乏创造性的人,当然也只能是片面发展的人。

    这些旧师生关系有其顽固性一面,主要表现为“一压、二包、三放弃”。 

  一压:在教学上,用脱离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学生的睡眠锐减,为分奔命,心理压力巨大;在管理上,我说你听,我管你服,对成绩不甚理想或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 

    二包: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掰开揉碎地喂,烙饼式地练,划重点,押考题;在管理上,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 

   三放弃:对分不高、不听话、不顺眼的学生,排挤、放弃。其结果是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辍学。 

   在这些主从型的师生关系中,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的教师强制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老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侵犯。师生关系紧张、尖锐,成为教育的悲剧,使学生年级越高,教师的社会威望越低,对教师的不信任度越高。 

    通过以上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反省,我们认识到,以前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片面地强调学生对社会的顺应,而恰恰忘记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改造社会的主体,弊端是显然易见的。



二、现代课堂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合理性,正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难以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基础,特别是对素质教育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教育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没有人与人即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所谓教育。换言之,教育是通过师生关系借助其他物质条件和手段,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的活动。另外,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过程决定了它必须依托良性的师生关系。

   第一,素质教育以发挥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己任,不单纯的传授知识。这是和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人的潜能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去发现。潜能的发挥要教师引导,也要学生配合。所以,整个教育过程都要有一个良好的感情基础,而不是照本宣科、强塞硬灌就可以完成的。由此,师和生都不能忽视其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方能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对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并依据其个性特点最大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既然面向全体学生,就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如不健全,这自然难以做到。可见,素质教育不能离开良性的师生关系。否则,教育的目标任务尚且不能完成,素质教育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1999年  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地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由于主张个性自由、人人平等,反映在教育教学上就表现为:师生平等。在角色上学生便是发现问题、学习知识、求得知识、接受信息的探求者与摸索者;教师年长,经验丰富,是学生的“学长”是他们真诚的知识兄长。因此,我们耳闻目睹的便是西方国家课堂轻松、活跃、自由的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离开讲台,有意识与学生闲谈、聊天,有的教师把学生带到野外、图书室、市场去学习。亲切、平和与自由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怎能不焕发出童心深处的奇思异想?而国内的教师由于彼此受到了传统教育、教学习惯的影响,不仅管得“死”,而且师生的关系束缚得紧,学生是在被动中接受知识,使得我们的师生犹如领导和被领导,学生惧怕、敬畏师长,学生的创造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综上所述,良性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手段提供条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现代课堂教学应建立民主平等,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现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保证。民主平等,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

  (一)现代课堂教学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出发,看今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学生就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而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

   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群体,通过教育和教学活动,可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走向成熟。但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又是一个充满情感、活力、个性的生命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格地位也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    

   而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民主平等,需要教师和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以人为,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彼此信任,共同合作。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其次是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三是要激活知识,激发学生活力,充分运用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课堂教学情境。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观念方面,要彻底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观念。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定位的认识。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种永恒的资源,那就是学生自己。从知识信息的角度而言,今天的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学校、课堂、书本和教师。学生从学校以外的广大传播媒体中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学科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是一个知识源;从生命的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与发展的潜能,这本身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可交互和共享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互动的情境中,实现着民主平等的参与和合作。



  (二)现代课堂教学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关系。在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工作中,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起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学生观的核心应该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自己的最好发展。对教师来说,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或一部分学生的有效发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内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好学生,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潜能。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学生的整合的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侧重在人的智力的片面发展上,更不能仅仅凭借学生的学科知识分数来判定学生发展的优或差。第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一种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的发展。第四,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在其原有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以课堂中的知识或分数的获得为终点的。因此,这种课堂教学的理念,要求的是教师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三)现代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也是一种资源。虽然他们的内涵不同,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在这种流变状态中,他们实现着来自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渠道的知识信息的共享和互动。这里面的信息,不只是学科知识,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能够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出的一切努力,也就是说要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肯定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所作出的一切贡献。核心就是鼓励、倡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二要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出的一切结论,因为这些结论都是学生积极实践的结果。这些结论得出的过程及其结论本身,都是从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不同的学习品质。我们要肯定的就是学生的这种学习品质,而不只是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理解与掌握。三是要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探索、创新、发现行为和活动。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参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再不能执着于以往的“师道尊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时转换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做到教学相长,建立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素质及其评价》朱益明、秦卫东、张俐蓉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4月

2、《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 闫承利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  8月

              

3、《素质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 吴敏、夏惠贤     (《上海教育》  2000·9)

              

4、《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焕发》  谢利民    (《课程·教材·教法》   2001·   7)

 作者邮箱: huangjianliu@163.com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