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县南河镇中心小学 陈元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应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全新的理念投入到现代语文教学中去。
第一,备课与预习。课前教师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设计一个又一个“软教案”。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确定发散点,准备好相关资料,并落实到教案中去。循序渐进进行发散点教学,事前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并把相应处理办法写在教案上,做到心中有数。要使学生长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行为。
第二,上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质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素养的能力,并注意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师生必须密切配合,教师要把准备好的步骤与课堂上的情况随机应变地结合起来,以便把握重新发现知识的认知过程。
第三,布置作业。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拓展性练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四,答疑与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引申,学生则学会了从课文内容引出发散性问题进行思维再创造,学会学习。
第五,出题与应考。教师在考查学生成绩时,考查试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具有创造性的题目,而学生应考,无须太多准备,就像做一个测试题一样,全凭平时课上训练的积累和临场发挥,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将会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的实现将逐步深入。
邮编:224633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