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掀起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盖头来
        
【字体:
掀起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盖头来
作者:李力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18

 

掀起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盖头来

     

邛崃市实验中学      

摘要:本文以现下时新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为立足点,以前辈们的研究为基础,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实施优势及教师应如何更好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探究式、观念、探究资源、探究环节

 

当探究式教学刚进入中学语文课堂时,教育界就对其展开纷至沓来的评论,众家各执一辞、褒贬不一,总的来说,好评不断。人们认为: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它贯穿人的一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孩童天生就是探究者。同时,探究是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其过程要求综合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所学加以整合,有利于学以致用。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加快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改变过去强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呢?我认为中学语文实施探究式教学是理想的选择。

一、什么是探究式语文教学

探究式语文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的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中学语文为什么要实施探究式教学

(一)、探究式教学能让教学的主体活起来

和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探究式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参与性、实践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它能能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的“手铐脚镣”,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学生的发展拓展了最大的空间,能因材施教,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能促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 能为学生质疑、解疑、探索、创新提供一方舞台,能实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有机结合,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大自然和多彩多姿的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用他们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去鉴别,用他们的心灵去领会感悟,让学生在开阔视野、加深理解、陶冶情感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判断,做出自己的选择。

(二)、探究式教学能破除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

探究式语文教学能破除教师“自我中心”的观念,促进教师在探究中发展自我。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己本身。“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提了好多年,但为什么有些教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接二连三地命令,学生手忙脚乱地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而探究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能很好的改变教师的“自我中心”,从而实现自我发展,适应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教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三、如何开展探究式语文教学

(一)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在于教师扭转观念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推行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了,为什么有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强制式、单纯的应试式教学中而止步不前呢?究其原因,是教学观念的难于转变,新的教学理念吸收而不运用。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观念的更新呢?

1、针对“专制”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 只有在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氛围里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班级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老师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谈得上创新呢。如果教师对学生过分苛求,甚至吹毛求疵,一点错误都不能犯,学生的探究精神就会受打击。
    2
、针对“师本位”教师要允许学生向权威挑战。教师遇到学生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要保护学生“不畏权威”的思想,敢于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如果学生的观点或主张不对,教师可以解释或指导 ,但要对他的探究精神给予鼓励。
    3
、针对“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应给学生以更多的关爱 ,教师的天职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它更是人性化的职业,应在教育学生时给予人文关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让问题迎刃而解。事实证明,爱能激发智力,激发探究的勇气,激发创造意识,先进生要关注,中等生需鼓励,后进生更需关爱。

  4、针对“抱残守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言上的标新立异 。有时学生能说出一些令我们大吃一惊的语言,比如“她是一个真善美” “今天的天气很孔雀”……遇到这种现象一定不要从语法这个角度去批评他,而是要极力去鼓励他,他们的一些语言有时在成人看来是很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离奇的,但却令人耳目一新,作为语文老师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在探究中对他们标新立异一要允许,二是鼓励,三是引导。允许学生“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只是不“胡作非为”就行了。同时,学生们的这种标新立异有时更可以收到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思考探究的良好效果。

(二)教师要善于为探究挖掘资源

我们认为探究式语文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的挑战性问题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前提,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实施探究挖掘资源,那么语文教师应如何为探究式教学挖掘资源呢?

1、教师要善于在各科知识的交叉处挖掘探究资源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如鲁迅《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正描述了物体相对运动的原理、《看云识天气》中包含有气象知识、《黄河颂》中涉及的史地知识。教学这类课文的这些“交叉知识”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并以此拟定选题,让学生在探究中知其所以然,就能够实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在学者、学生观点的争论分歧处挖掘探究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一些非常优秀的作品。众所周知,越优秀作品内涵就越丰富,就越耐人反复思量,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上的分歧。如教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就可针对有人不同意权威李何林先生的观点,认为主题“不在于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对比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针对学者们的不同的观点,可要求学生搜集材料作深入探究,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善于在与课文相匹配的相关内容比较处挖掘探究资源

教学一篇课文时,可寻找一些与之相配对的阅读内容,可以是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开展探究。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可将《四世同堂》中写祁瑞宣老师在北平沦陷后上第一堂课时的反常表现与韩麦尔先生在宣布下课时的反常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去了解同一主题下文学作品的异国同工之处。教学《孔乙己》一文,可将《阿Q正传》作为相匹配的相关文章,让学生阅读后对孔乙己和阿Q命运的相似性进行比较探究,等等。

(三)教师还必须灵活掌握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个环节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时,为什么有些教师总是质疑探究式教学只是走形式,图课堂的活跃,无法将知识点和考点融进其中,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无法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好探究式教学的几个环节。

那么,教师还必须灵活掌握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哪几个环节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激趣引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地进人探究阶段。

2、教师要为学生探究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学、思、疑、问中去发挥他们探究的天赋,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会不会放弃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探究的权利。

3、“不悱不启,不愤不发”,教师还要善于解疑点拨,指导学生解决探究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同时更须注意解疑导拔的时机,要让学生通过对话、答辩、争论后来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4、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激励、评论、总结。教师要总结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更要为探究总结模式,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趣。同时,激励、评论总结可由教师完成,最好让学生自励、互评、总结,教师进行补充。

 

时下的语文教学模式在不断摸索中前进,但总有一些老师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总是无法贯彻到与考试这一升学的唯一方式的结合点上。诚然,从探究式语文教学实行这些年来看,确有处理不当者让其沦为走过场、图模式、玩活跃、仅供欣赏的花架子,但那是部分教育者对探究式语文教学的认识不足,形成认识误区而导致的。其实,探究式语文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教师领衔艺术如何及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的效果如何来决定的。只有在教师的充分调动下,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才能改变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3《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纪下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