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语文老师,你的课程资源开发了吗?
        ★★★
【字体:
语文老师,你的课程资源开发了吗?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本身就具有极其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典范,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有人这么说:“一个教师就是一本教科书。”
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情感资源
  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没有情感或缺乏情感,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儿童是天生的“情感王子”,语文老师则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教师的“情”来自于对工作、对学生、对教材的热爱,只有把教师的工作看作是“长长的画卷”“巨幅的织锦”“叙事、抒情融于一体的诗集”,是天底下最美的事业,才能倾注全部心血而无怨无悔。
教师的情感对于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点燃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郭沫若在酝酿他的名篇《地球,我的母亲》时,激动的脱下鞋,赤着双脚在大地上行走,恨不得弯下腰亲吻大地。小仲马写到《包法利夫人》结尾时,禁不住放声大哭,因为“包法利夫人死了”。我们教师,虽不是诗人,不是作家,但也需要读文入境,讲《桂林山水》《草原》《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有关山河的课文,你眼前就要好像出现了一幅长长的画卷,尽情领会山河的壮丽;教〈〈黄继光〉〉《狱中联欢》《王二小》时,又仿佛亲眼目睹英雄们或昂首阔步走向敌人的屠刀,或用自己的胸膛勇敢地扑向正在喷射着子弹的枪口,胸中涌发出对英雄的崇敬仰慕之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学好课文的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在于要保持一颗不变的童心,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这样的话,她说:“做好小学语文教师,特别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要像小孩那样感到新奇,无限喜爱。”为此,当我有一点发现的时候,我都会像一个孩子一样无限欣喜地告诉大家:校园里的广玉兰展开了第一片美丽的花瓣;春雨后的操场留下了一条回不了家的小蚯蚓;虽然春寒料峭,可是校园里的竹子下边却藏着一棵棵刚冒出尖尖的小竹笋;“小作家”王翔宇的作文又在报纸上发表了;“古诗大王”龚晴宜已经顺利通过了九段……慢慢地,学生也变得情感细致而丰富起来,春游的时候,他们会仰起小脑袋,轻声地唱:“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还会大惊小怪地跑来告诉我:“马老师,快来,教室里有一只可爱的小毛鸡。”原来是陈婧雯新穿了一件黄黄的毛长长的小毛衣,真像一只小毛鸡。
二、语文素养资源
语文老师,最得天独厚的就是语文素养了,不说是口吐莲花、字字珠玑,也可称之为出口成章、行云流水了,所以,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充分开发这一语文课程资源的话,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展现出来,那么学生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欣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那艺术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使人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旋律不绝于耳。那优美的语言,时如涓涓清流,叩醒头脑,时如霏霏细雨,诱人善良。学生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更有激情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我们听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就会发现,他们的教学语言有诗歌语言的精练,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戏剧语言的传神,相声语言的风趣,演说语言的雄辩。这优美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这种语言氛围的熏陶下,会培养起较强的审美能力,从而在乐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地说,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以下三类教学语言的设计:
1、课文导语、过渡语、结束语
就语文课来说,讲究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的设计,就是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送一个信息,他们的语文老师丰厚的语文素养给他们带来了一次次难忘的学习体验。如讲课开端的导语力求引人入胜,或提出问题,或铺陈渲染,或凸现高潮;课堂中间的过渡语自然巧妙,或承上启下,或解答疑难,或借题发挥;讲到高潮处激情洋溢,或推波助澜,或出奇制胜,或悬疑冰释,或点明主题;结尾时耐人寻味,或小结内容,或深化主题,或会意无尽。
如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春》的导语是这样的: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雅士用笔描述过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开场白无异于一则优美的赞美春的抒情散文。
又如《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讲完,让学生根据画面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时,老师包含深情地说:“出发号吹响了,人们举起了红红的枫叶,孩子们撒着美丽的花瓣,“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湿润了。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一声‘再见了,阿妈妮!’时,老妈妈再也忍不住了,紧紧地握着战士的手哭出了声,接着是孩子们、姑娘们,连男人们也低声地抽泣起来------战士们在朝鲜人民送行的眼泪中行进,这不是眼泪,这是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的象征,在这友谊的洪流中,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战士们还没有走出半里地,这是多么难忘的一一惜别的深情。”
再如《第一场雪》的结束语:雪花,不负秋色,在严冬舒展花瓣,雪花,不争春光,一夜东风,落花遍野;雪花,不择土壤,飘到哪儿,就在哪儿开花。隆冬里,雪花已为我们展示了春华秋实的未来,难怪老农们说“瑞雪兆丰年”呢,雪花啊,我们赞美你。
2、课堂评价激励语
当课堂上“真好”、“真棒”之类的评价充斥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思考,学生是否真的喜欢这种“千篇一律”的赞扬、激励,我们又是否能开发出富有“语文特色”的评价激励语,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同时又有一点收获,一点启示。于是,结合本学期评价改革我注重评价激励语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优美性,多运用成语、名言警句、修辞等形式,如学生朗读好,我这么夸她:
引用式:声情并茂、绕梁三日、入木三分、大珠小珠落玉盘
修辞式:声音婉转动听,像正在绿树上欢唱的黄莺;
描述式:读到高兴的地方,她的嘴角绽开一丝微笑;读到激动的地方,她的小脸红扑扑的;读到生气的地方,她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她,是用心在读书啊!
感受式:听了她的朗读,我的鼻子有些发酸了,这只小黄鸡真可怜啊!
耳濡目染,学生在评价别人读书时,也会说上两句:“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刘思汗才一晚上不见,就读得这么好了。”甚至还有的学生对我提出意见,“马老师,你这些词都说过好几次了。”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学相长。
3、旁征博引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最成功的教学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教学。而教师口若悬河的旁征博引是唤起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此时,教师古今中外、上下天地,优美、流畅的语言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眺望未知世界的窗口,若当年陈景润的中学数学老师没有给他讲“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幼小的心灵能播下这颗摘取数学皇冠明珠的理想的种子吗?许多文学家回忆指引他们走上文学之路的正是老师随口说出的一大串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巴尔扎克、雨果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和创作故事,尤其是语文教材同历史、生物、地理等其他学科密不可分,如《长城》一课,学生对它的建造过程、建造方法、传说故事等等都非常好奇,而且在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通过图书、网络已经占有了一部分长城的资料,如果老师再死守课本,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必定举步维坚。可是如果教师知识广博,那么在引导学生时势必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满堂为之生辉。再如《梅花魂》一课讲述了一位老华侨的爱国情怀时,老师就收集了许多身在海外的魂系故乡的仁人志士的事迹,钱学森冲破牢笼回故乡,李四光毅然返归报效祖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一身民族正气,美术大师张大千老泪纵横念故园,老师气势磅礴,如数家珍,带给学生的则是心灵上强大的冲击与震撼。
三、体态资源
有这样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写到:“你的话语如同神奇的咒语,你的眼神恰如明净的秋水,你的微笑像三月的春风,你那一举手,一投足,犹如智慧的魔杖,这一切无不倾诉着爱与美的衷肠和祝福。”诗歌中描写的眼神、微笑、举手投足,正是教师的体态语言,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果说听觉语言似丁冬的泉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么视觉语言就如鲜艳的花朵开在学生的四周;如果说听觉语言像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胸,那么视觉语言就如同撑阴的绿枝笼罩在学生的头顶。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都有一套自己的体态语言,如夸奖学生时轻拍他的肩膀或抚摩他的头;提醒学生注意听讲时用严肃的眼光或轻踱到他跟前用轻微的动作提示;发现学生萎靡不振时用手抚摸他的额头;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又兴奋地与学生一起击掌欢呼。总之,举手投足皆有意,一颦一笑总关情。
四、个性资源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都有自己拿手的方面,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些个性特长,经常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露几手”,这样,就会赢得学生对你的崇拜,没有崇拜就没有教育。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刚刚登上讲台的时候,调皮的学生就经常捉弄他,可是在一次作文课上他的惟妙惟肖的简笔画让全体学生瞪大了眼睛,学生单纯的心灵里记下了“这个老师真行”的印象,和老师也亲近起来,随着情感的加深,于永正老师拉二胡,唱京剧等拿手活都让学生兴奋不已,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已经成为了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所以,老师要充分发掘自己的个性资源,字好的,越发要把每一次板书写得像字帖一样;朗读好的,越发要读得像播音员一样;性格认真的愈加认真,做事细致的愈加细致;能唱两句的,就不时在学生面前高歌一曲,能舞两下的,也要经常在学生面前舞之翩之。总之,你的本事越大,师德越高尚,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就越有分量。
五、心育资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更多地关注心理的健康,教师如此,学生亦如此。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心理素质优良、乐观向上、胸怀宽容、与人友好的教师,所教的班级也都纪律优良,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成绩优秀,反之,那些终日唉声叹气、心烦意乱、脾气暴躁的老师,所带的班级也都乱糟糟的。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更要注意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处于着急甚至羞怕的状态中,不也正是锻炼他们心理素质的好机会吗?于永正老师“第八次”的等待不仅使那个读错书的女同学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示范:当同学有困难时,老师是耐心地等待,亲切地鼓励。课堂上往往有一些突发事件,这往往是教师心理和应变力的综合展示,每一次巧妙的化解都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的从容镇定的气度、灵活应变的本领都会深深刻在学生的心里,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课程改革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日趋深化,引发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创新,教师即课程的新理念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实施对新课程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授课,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重组教材,超越教材,如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时就补充学习了《灯光》(作者王愿坚,现为五年级教材,讲述了解放战争时郝副连长为了孩子们能像书上一样在灯光下学习而光荣牺牲的故事)《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主要表现了看见街灯产生的美好联想)。还要突破狭义的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实现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处处皆课堂的大语文教学,所以,我经常带领学生到自然中观察,到小区里寻觅,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教师极强的课改意识就变成了学生丰富的表象积累,灵活的应变能力,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这本教科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增删改换,使学生常读常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