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自主合作研究的语文教育课题结题
        ★★★
【字体:
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自主合作研究的语文教育课题结题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董水龙 

一、理论依据

1、发展原理。人类语言发展的进程证明,人类不是继承固定的语言形式,而是继承了驾驭和创造语言的能力,从而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马克思就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类只有不断改变语言来满足描述新事物的需求,人用语言对新事物的描述过程就是用思维对现实世界的概括抽象过程。其次,人类的语言尽管具有共性,但每一个民族的语言却千差万别,因此带来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有人说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语言的不同。不过这观点忽视了这样一点,文化则是有语言承传的,而不是相反。再次,使用同种语言的个人之间的风格差异,也是我们无法掩盖的事实。可见语言尽管有用来交际的属性,但让人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却不是为了交际,而应该是让学习者学会对现实世界进行概括抽象的本领。这样,语言的发展创新才能成为可能,自主才有意义。 

2、学习原理。传统的教学不从叫与学的相互作用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而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排斥学生的“自主”、“合作”、“会学”、“发现”、“突破”,呈外部灌输式,没有反映学习规律,实验从这种“教学论”转向“学习论”,把“学生”和“学”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以“学”为中心组织教学,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逐步学会学习。

3、人本原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因此实验把着眼于放在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为学生发展服务上,着力点放在“学生”和“学”上。突破两点意识:①学生意识: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②生命意识:教学是对生命的关怀,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学习是学生生命奠基工程和生长过程,是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因此,实验教师面对一个个充满活力的教育对象,时刻拷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是否把学生的收获、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4、互赖原理。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性是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各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是基于共同的目标,由此促成使群体成为一个整体若群体中任何成员或次群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将会影响其他成员或次群体产生改变;群体成员内的紧张状态能够引发完成共同目标的动机。界定3种目标结构:①合作的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可以协助他人达成他人目标。②竞争的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会妨碍他人达成目标。③个人目标结构:个人的目标取向努力与他人达成目标无关。因此,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a、互勉,愿意做任何促使小组成功的事;b、互助,力求使小组成功;互爱,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二、内容与目标

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4种需要值得关注,归属感(友谊)、影响别人的力量(自尊)、自由和娱乐。但是,现行学校教育却缺少培育温暖和建设性的关系。学校和教师就要改变观念和方法,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条件提供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需要的场所。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1、教师的“教”。①指导思想:从学校本位教师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转变,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②备课:从以“教”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归宿的“教案”转变到以“学”为出发点,以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发展为归宿的“学案”。③教学设计:从以备“教”为中心设计教案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设计学生学习方案。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去描述学生学习过程。④教学过程:从授受式教学转变为授受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合作。⑤教学评价;评价主体由单一考试向多元转变;评价内容由以课本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综合运用为主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考试向多种方式转变;评价标准由单一评价向注重过程评价转变。

2、学生的学:①从被动接受转向与自主学习探究相结合。②从记忆模仿为主向理解创造为住转变。③从课本为主转向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④从阶段学习为主转向关注终生学习、终生发展。⑤从单纯知识学习转向养成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全面提高素质。

通过以上“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研究实验,一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从课堂“主人”“主宰”的角色定位转向组织、参与、帮助的角色定位,成为真正的“帮学者”。二是要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转向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探究的主动学习者,改变那种等、要、靠的惰性思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三、操作程序

1、编排小组。小组既是任务完成的单元,也是学生找到归属和自尊的起点,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小组成员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由于小组成员间的交往没有预设的筐筐,因此组员间的交往是开放性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经过反复试验,根据学校班级的规模,我们确定了合作小组的金字塔式的三种形式:2人组、4人组和班级自然排列组成的小组。

小组成员间的搭配,以各小组水平大致相当为原则,2人组以学习优等生与中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相搭配。4人组是小组合作关系中的核心。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这样的分法也教师便于的掌握和管理。另一方面,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形成小组个性,便于诱导个人个性的产生。这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与动机。

2、小组竞赛。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考试测验。教学程序是先有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再互相帮助。在竞赛中,同学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4人学习小组中的成员,由于有成绩水平、家庭背景、智力资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竞争对手是过去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同学。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们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竞赛的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调整,使之趋于公平。由于参加竞赛的优胜者都为其所在小组赢得分数,这就意味着学习速度慢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获得小组成员及小组外同学的认可,找到了归属,满足了自尊需要。成绩优异的小组也获得认可或其他形式的奖励。

3、小组监督。人都是有惰性的,初中生更是把玩作为天性。为了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合作学习小组而估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学生的学习必须有赖于适当的训练,因此小组监督不但必要而且必需。小组成员互相监督的内容有: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作业的中的错题的订正结果、词语的听写、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的提醒、课文片段和古诗古文的默写。采用的形式有:①小组成员间互查,组内每位同学既是检查者,也是被检查者;②小组间互查,每个小组也同样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确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个性初步形成。教育目标得意达到,教学目的得到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成倍提高。

    4、小组研究。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想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主张,想得到小组成员的认可和赞同,必须克服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在学习过程中,聚精会神、认真读书、深入思考,通过学习研究,以形成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自主不是放任,也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就教学而言,教什么学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怎么学更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眼光。然后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激发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教师要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诱发学生质疑、生疑,并主动寻求问题答案。如“韩寒现象透视”,“《童区寄传》是篇小小说”的论证,“从《桃花源记》看现代时空观”等。②规范研究态度:由于研究性学习脱离了枯燥的语文课本,强调与生活接轨,触发了学生的兴趣,但由于有升学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热情很容易消退,这时教师就要重视规范、调适学生的情绪和心态,是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态度、科学求实的精神、坚持探究的毅力。③调控研究过程: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探究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干预”、“参与”的尺度,既不越俎代庖,也不形同放羊。教师可从这几方面加以“调控”:a开题:课题选择的开放性:b过程:督促学生善于进行阶段性总结;c撰写研究报告,形成成果,分享成功的“快感”。④指导研究方法:a科研方法指导,着重是如何掌握可靠的信息资料和科学的分析提炼;b指导思维方法:破除对权威的迷信,恰当“嫁接”异类,为学生洗洗单一思维方向的缺陷;c指导学习形式:创新的火花来自不同的意见和争鸣,强化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⑤激励研究热情: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是学生主动探索的继续,成为学生受到教育、加深对研究过程的认识以及改革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总之,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冲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切忌越俎代庖。只有这样,才能在研究性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逐步完善。

四、体会和问题

首先,合作是自主的基础,让学生找到归属与自尊。成立学习小组是关键,这是在学习中形成小组个性,从而诱导学生个体个性的形成的前提。合作学习的观念引入教育体系,合乎时代要求。它在提高教学效能的同时,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形成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由于更多的考虑了如何使下一代能够竟其所学所能应用于合作情境之中,最终改变了传统教学片面强调竞争的格局,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最终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对极为有利。这样也就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形人才的需要。

其次,自主是个性形成的前提条件。自主首先得思维的自由,没有思维的自由,也就根本不用说自主之类的话。而思维自由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应是学习的自由。表现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有足够的自由时空实现思维的自由,以便自由地去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本来创新的实质就应是个性的张扬,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广阔的天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发展个性,是他们恢复主人的尊严,萌生主人意识,还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到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去自由的飞翔。因此,所谓自主其实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确保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体就是个性,自由的发展个性就是创新,创新则是个性的张扬,自主是个性的前提。

再次,探究是实现个性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逐步形成了一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性;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了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学会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因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研究小组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书店、现场调查、咨询等方式;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了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发展了他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交流与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发展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而且通过社会实践,懂得了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学会了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了精神境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所以没有探究也就不会使学生形成着许多的人格素养,和这一切都是一个人良好个性所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探究是教育实现学生实现个性的关键。

第四,合作对学生情商形成有良好的作用,反过来良好情商的形成对提升学习的作用,也是令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所始料不及的。传统教学理论大都只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教学的情意功能则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其实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教师不可能强迫任何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总是难以奏效的;只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所以合作学习应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是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生们在一起做融合,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



董水龙  

2003年6月25日

 我的邮箱是dongshuilong@mail.china.com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