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得无痕,“演”得生动
课例:《这儿真好》
教学片段:
师:昔日的荒岛在小熊的辛勤努力下,如今已是漫山遍野绿树成阴,小鸟们都在这里住下了,他们还想请其他小动物也来这里安家。瞧,大象阿姨来了,谁愿意请它来小岛上住呀?(师戴上大象头饰)
一生自告奋勇,大声招呼:“大象!”
大象(打断话语)不高兴地说:“谁呀,这么没礼貌?”
小鸟(顿觉自己的失礼)改口道:“大象阿姨,你好!”
大象迎上一步:“哦,是小鸟呀,你好啊!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们的,交流时我特别强调了礼貌用语。)
小鸟:“大象伯伯,那边的湖中有个小岛,景色可美了,有好多花草树木呢!请你住那儿好吗?”(果然,孩子也用上了一个“请”字。)
大象:“哦,是吗?那空气一定新鲜,可是我食量大,那儿有吃的吗?”(这一刁难旨在引导孩子把岛上的景物、食物等说得更具体。)
小鸟:“有!那里有好多香蕉树,树上有许多你爱吃的香蕉,还有很多鲜嫩的青草呢。”
下面的孩子坐不住了,纷纷举手补充:
“那里环境优美,没有非典型性肺炎。“(小朋友们听了都笑了。)
“那里漫山遍野都是绿树红花。”(“漫山遍野”这个词是书上的,用得恰当,我极力表扬。)
“还有,那里是座岛,四周都是水,只要用长鼻子一吸,你就能冲澡了。”
大象地高兴说:“哇!那里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水分充足,还有那么多的水果,可真不错!”(故意停顿,作思索状)“可如果就我一人住,那多没劲啊!我——还是不去了吧!”
又一小鸟抢着说:“那里有小熊,有我们,我们还邀请了很多朋友呢!”
大象高兴极了:“哦,原来如此,真是个好地方!好!我现在就去!”
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来演一演,现在就请大家小组合作,可以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鸟,去邀请其他的伙伴,如果你们更能干的话,还可以配上一段话外音。赶快试试吧!”
学生分组合作,老师适当指导。几分钟后,请了两个小组交流,下面是其中一组的表演过程:
小鸟:管童
梅花鹿:张静怡
话外音:金欣
话外音:大家正商量着要去请好朋友们都来岛上居住呢,一只小鸟自告奋勇说:
小鸟:“我去请我的好朋友小鹿!”(它展开翅膀,飞呀飞呀,一直飞到了小鹿家。)
小鸟:“小鹿姐姐,你好!”
小鹿:“你好,小鸟妹妹,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小鸟:“不远处有个湖,湖中有个小岛,小熊在那种了很多花草树木,空气新鲜,景色可美了,那里还有许多水果,大象阿姨也去了,你去吗?”
小鹿(笑):“真的?好!我去!这就去!”
(小鸟在前面带路,小鹿在后面奔跑着。)
……
课后反思:
在日益突出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我们教师的引导仍然很重要,但我们“导”在关键处,要“导”得有方。
在这一课例中,要学生一下子讲清小岛有多好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导”,而“导”的方法也是众多的,此处的“导”就可谓不留痕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在师生融洽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大胆地、流畅地表达出了自己头脑中想象出的细节,画面,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也更深入。同时,在师生表演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使合作的目标更明确,效果也更好。
另外,新课程注重孩子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不论是交流的话题还是交流的对象,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师也非常重视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因而所产生的效果应该说也相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