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激疑导思,深入体会文章思想
          ★★★
【字体:
激疑导思,深入体会文章思想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2

激疑导思,深入体会文章思想
——教《尊严》一得
李国胜
    人教八册第7课《尊严》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的时候,虽然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仍然不愿无故接受别人施舍的食物,而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回报的故事,说明他是一个有志气,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和交流为主,学生很容易就读懂了课文,为了加深他们的阅读理解,使他们“读出问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质疑的环节,提出“看谁读书最认真,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的要求。学生读书读得很仔细,提出的问题也很多:
    生1:为什么年轻人在听到镇长说“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时,“目光顿时灰暗了”?
    生2:为什么年轻人非要坚持先干活后吃饭?
    生3:为什么年轻人能先干活后吃饭,而多数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读书都很快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哈默有“尊严”。
    正在我为这一环节达到如期目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准备结束这一环节,顺利过渡到下一环节时,一个学生的手高高举起来了。“李老师,我认真地读了课文,课文中写到镇长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说了5次话,其中前2次称年轻人‘您’,后3次称年轻人‘你’,这是为什么呀?”
    在对学生如此认真地阅读而欣喜的同时,我也一下了不知该怎么解释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对,还是让学生先讨论讨论,这是我课堂上遇到突发难题的“绝招”,一来自己确实不会解释,“瞎蒙”显然是坑害下一代,这种事我不会去做;二来,可以为自己赢得思考的时间;三来,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有独特的见解(现在的学生,不可小瞧呀),即使理解不会那么深刻、准确,但经大家一讨论,起码会有一些新的思路。
    “同学们读书真是动脑筋,大家再仔细地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我把这个难题又传给了他们。
    "老师,我知道,因为人们初次见面时往往比较客气,多用‘您’,比较熟了,就改用‘你’了。”一个学生回答。
    “不对,镇长和年轻人才说几句话,怎么就能说他们比较熟了呢?”另一个学生反驳。
    “老师,你以前讲过,用‘您’字表示尊敬和尊重。可为什么镇长刚见到逃难的年轻人,款待他,给他食物时用‘您’,而年轻人执意要先干活后吃饭时,镇长却用‘你’来称呼他呢?应该反过来才对呀。”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
     到底作者为什么这样用呢?是作者的随意吗?是编者的疏漏吗?我也积极地开动脑筋。当我再次把目光转向课题“尊严”时,不禁恍然大悟。镇长这样做,正是在维护这些逃难的人们的“尊严”呀。
    “请同学们结合课题,再来考虑这个问题。”我胸有成竹了。孩子们呢,一个个盯着课题,皱着眉头,显然正在思考。我知道此刻他们的脑子里一定有一个又一个的念头闪动。
    “老师,我明白了,善良而朴实的镇长是怕这些逃难的人在吃这些饭菜时心里难过,所以才用那样客气的话的。”一个学生回答。
    “镇长是在维护这些逃难的人的尊严。”另一个学生补充。
    “你们说得太好了,身处困境的哈默,不愿无故接受别人的施舍,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镇长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还处处注意维护他们的‘尊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高尚的人。”为了帮助学生的理解,我给他们讲了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故事:
     纽约公立小学在冬天大雪封门,公司、商场都不上班的时候,他们仍然坚持用黄色校车一家一户地接送孩子上学。这是因为,该学校有不少赤贫家庭的学生,白天开不起暖气,供不起午餐,孩子的营养全靠学校的免费午餐,学校停课一天,穷孩子就受冻一天,挨饿一天。有家长说,何不让富裕孩子在家,让贫穷孩子去学校享受温暖和营养午餐呢?学校的答复是:我们不愿意让那些穷苦的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接受救济,因为施舍的重要原则之一应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听了这个故事,孩子们都陷入了沉思。此刻,我想他们对“尊严”的理解一定更为深刻了。
    课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真的很兴奋。应该说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总的来说感悟有二: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要越殂代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他们,甚至要有向他们学习的想法;②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当学生学习中出现了问题时,要凭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为学生“引”好路。努力去点燃他们思考的“火把”,切忌将答案一古脑地“灌”给他们,而“贪污”了对他们来说最可贵的思维教程。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