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把学生引进想象与创造的乐园
        ★★★
【字体:
把学生引进想象与创造的乐园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2

把学生引进想象与创造的乐园
——人教版第十一册《游子吟》教学谈
万红小学 尹玉
因为自己是文学的爱好者,所以选择了教语文,所以希望学生也能喜欢上语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气与灵气,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因而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行为。语文阅读教学应成为学生处理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发展创新思维的过程。古诗教学的探索让我乐此不疲。下面以我教古诗《游子吟》一课的片段为例,谈谈如何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片段一]教师多媒体显示插图,播放舒缓而深情的音乐《高山流水》:
师:请大家看屏幕。看到图画,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活中类似的情景你们肯定都经历过,请联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结合你的经历,就画面放飞想象的翅膀吧。
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师:谁来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生1:儿子将要出远门考进士了,母亲想到要做件衣服给他带上,就在灯下为他缝制衣服。她缝啊缝,一不小心针刺到了手上。儿子在旁边说:“妈妈,你早点休息吧。”妈妈说:“没关系。认真读你的书吧。只要你考取状元,回来盖所大房子,妈妈就高兴了。”(大家笑)
生2:诗人孟郊要出门求学了,临行前的晚上,他的母亲在灯下为他做一件衣服。孟郊正在灯下认真地读书。母亲说“眼睛离书远一点,坐坐直,要不你将来就要像妈妈一样驼背了。”孟郊听了,非常感激他的母亲。
生3:妈妈在灯下为儿子做衣服。她眯着眼很吃力地缝着,在一边读书的儿子打起瞌睡来。妈妈说:“孩子,你冷吗?早点去睡吧。”儿子说:“妈妈,你也去睡吧。”妈妈说:“你就要走了,妈妈要做好了衣服给你带上。妈妈真不放心你呀!”
师: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看到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老师也想来试试。
教师在乐声中深情描述以作启示:
一位年轻的学子即将出门求学。想到天气已凉,孩子此去路途遥远,一月、二月,一年、二年……不知何时才能归来。老母亲心中一阵惆怅:就让他多带件衣服吧。她拿出针线,就着昏黄的灯光,为儿子缝制起衣服来。衣服上的针脚是那么致密,也许母亲想让儿子的衣服更耐穿、更结实些吧。一阵飞针走线后,看看在身边苦读的儿子,老母亲把油灯往儿子那边挪了挪,又拔下发簪,把灯芯拨亮一些,开始穿针引线。望着老母亲眯缝的双眼,布满皱纹的额头,儿子的眼眶湿润了。是啊,正如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温暖,儿子的爱心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音乐止,学生鼓掌)
评析: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标准在本学段中要求阅读诗歌要“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虽说学生已理解过诗句的意思,但并不深刻。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概括,缺少了想象,就难以深入领悟诗中之情。课文的编排中提供了一幅插图,为学生的想象打下了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生活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而不是文本。类似诗歌的场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因此教学中设计了“想象画面”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既可根据插图想象,也可根据生活实境想象,并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隐性思维,在自主、合作中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人都放飞想象的翅膀。因此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所具体描述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融入了自己生活的真实,又没有脱离开诗歌本身。当老师发现学生对末两句诗的理解不深刻时,亲自描述画面启发学生,对理解诗歌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片段二]师: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请大家欣赏两首老师网上找来的冰心的现代诗。
多媒体显示,学生轻读,欣赏《繁星》《往事》:
繁星(一五九)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往事(八)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游子吟》中,把母爱比作寸草春晖,那么《往事》这首诗里把母爱比作了什么呢?
生:这首诗把母亲比作了荷叶,把孩子比作了红莲。
师:你想把母爱比作什么呢?
生1:我想把母爱比作太阳,因为如果没有太阳,我们孩子就象地球上的万物,就无法生存下去。
生2:我想把母亲比作春雨,我们就象禾苗,有了春雨滋润,才能长好。
生3:我要把母爱比作水,有了水,才有万物。(师笑:“水是生命之源”)
生4:我想把母爱比作伞,只有它才能为我们遮风挡雨。
……
师:古人用他们的语言把心中的感想写下来,我们今天就学到了古诗。我们把刚才想到的用现在的语言记下来,就是现代诗。请拿出你的笔,让诗的语言在你的笔下流淌吧!真的难以下笔的同学,请给书上的插图配上一段你想象的文字。
稍后“小诗人”争相交流诗作。(实物投影显示,作者朗读)
其1:
母爱 作者:赵丹科 
母亲啊 
你是雨点, 
我是花。 
你轻轻地落在我身上, 
让我茁壮成长。 
其2
赞母亲 作者:陆竣伟 
爱是美好的, 
母爱更是伟大。 
她像一根红线, 
将我与善良紧紧相连; 
她像一面宝镜, 
将我与毒恶永远分开。 
母爱啊母爱, 
让我们都来珍惜, 
这独一无二的情感。
其3 
爱 作者:姜宇
妈妈, 
你是明亮的灯,
把我的童年照得五彩缤纷。
其四 
妈妈和我 作者:潘玲琳
妈妈啊妈妈,
您是春天,
我是花儿。
只有春的到来,
才有花的盛开。
您对我的爱,
就像春天给花儿的温暖。

……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学生读一些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的《繁星 春水》便是推荐作品之一。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游子吟》与冰心诗文中一贯歌颂的“母爱”。在古诗教学中引入现代诗歌欣赏,并让学生尝试创作,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在欣赏现代“小诗”的基础上,“母爱”这个创作的题材,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考虑到学生程度不一,采用分层的教学方式,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创作,少数同学则在已有“想象画面”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文字描述。因此所有同学的笔下都飞溅出了智慧的火花,全班21位同学共创作了24首歌颂母爱的诗。学者开心,教者舒心,创新意识使课堂成为乐园。这不正是使语文课堂精彩起来的关键吗?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