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10/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名音乐大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引起轰动,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
2、提示课题:
9、音乐之都维也纳
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⑴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⑵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正音。
阿尔卑斯山 欧洲 生涯 装饰
掺和 梁柱 镂花 北麓
华尔兹 多瑙河 掺和 甚至
①饰、掺、柱都是翘舌音。
⑵指名朗读课文
⑶了解词语理解情况。
⑷学生质疑,释疑。
二、理清课文脉络,学习第一小节。
1、通过你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⑴板书 音乐之都
⑵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⑶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⑴交流
⑵板书 古典音乐的摇篮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3、课文还介绍了什么?
4、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4)
第三段(5-6)
5、学习第1自然段。
⑴自由读第1节。
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坐落”)
(环境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音乐之都”坐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⑶指导朗读。
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这句话读好?突出“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三、家作。
1、收集关于维也纳的资料交流。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忆
1、课文的中心句。
板书 音乐之都
二、学习第二段
1、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作“音乐之都”课文哪里介绍的?
2、默读课文的2—4小节,画画想想。
①每自段写了什么?
②是怎样写的?
③为什么这样写?
3、交流: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自然段——
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⑵你怎么理解的“摇篮”的?
⑶课文是怎样体现维也纳是“摇篮”的呢呢?
重点抓住“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
⑷再次体会“摇篮”一词,让学生谈谈理解。
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
⑸指导朗读。
⑹小结
①找到中心句。
②课文围绕中心句怎么写的,抓住主要句子体会。
③朗读。
4、以相同的方法学习4、5小节。
第3自然段——
通过阅读课文中“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等语句来理解“装饰”
第4自然段——
通过感情“随时可以看到”,“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在晚风中飘溢、回荡”、“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更有趣的……等语句充分感受“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5、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抓住中心句来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1、自由朗读第5小节,对照文中的插图,这一小节从哪些方面介绍国家歌剧院的。
(歌剧院的历史及它的宏伟壮观)
2、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歌剧院宏伟壮观,请你画出相关词语。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列数据,内部的金碧辉煌)。
3、你认为怎样才能读了呢?
(读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4、在描写歌剧院时作者按照什么顺序?
(由外而内,由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5、如此宏伟壮观的歌剧院在世界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引读第6小节。
朗读时突出“举行世界一流的盛大音乐会”,“一年一度的文化节”。
四、总结课文
1、作者怀着赞叹的心情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光彩夺目,细心的同学们发现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能说说吗?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2、拓展练习。请每个同学设计一个中心句,然后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板书:
音乐之都 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维也纳)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