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把字写正确、端正、美观。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会读对韵歌。
4、学会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口语交际:介绍世界名城。
7、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
⑴集体读句子,思考出自哪篇课文。
⑵我们在描红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一要注意字的笔顺,二要注意每个笔画要一笔成形)
2、练习
⑴学生练习在书上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3、反馈
⑴展示描红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评点。
⑵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
2、仔细观察最左边的四幅图,说一说四幅图上分别画了什么?
3、古代人是用什么样的文字来表示的呢?请同学们看书,仔细观察。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有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部首也一样)。
4、由图画演变成文字,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5、小结:
“马”、“牛”、“羊”、“鱼”这几个部首原来都是象形字,由这些部首组成的字,大都与它们各自代表的事物有关,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哪些汉字属于这些部首,分别写出两三个。
6、学生填写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7、指名读一读这些字。
三、教学第三题。
1、这是一首对韵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集体朗读第一组
2、通过朗读,仔细观察,你发现对子有什么特点?
3、指名回答并从对子中找出词语举例说明。(词义相反,相关)
板书:
来—往 去—回
雨雪—风雷 松梢—竹叶 草舍—柴扉
4、让学生弄清第一组中共有5个对子,含两个单字对,三个双字对。
5、小结:
把一些词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对韵歌。
6、齐读第二组。
7、让学生弄清这组中含一个三字对(前两行)一个双字对(第三行),一个五字对(后两行)
8、学生练习朗读
自由读—齐读—指名朗读
9、你能试着作一些这样的对子吗?教师板书。
四、教学第四题。
1、回忆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先读句子,找出病因,然后着手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2、先看第一句。
①指名朗读
②找出病因:“洋溢着”与“心情”搭配不当。
③修改,使用正确符号。
同学个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④齐读。
3、学生各自修改其他三句。
4、学汇报修改病句情况,教师及时纠正。
第二句:“数量”可以“增加”,但“质量”不好说“增加”,改为“这几年来,中国画创作的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显著提高了。”
第三句:“两千年前新出土”说法不能,“两千年前”和“新出土”前后矛盾了。本句改为:“博物馆里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年前的文物。”
第四句:“基本上”与“完全”互相矛盾,二者只能选一,不可并存,可改为“你的建议基本上是可行的。”或者“你的建议是完全可行的。”
5、扩展练习
①伊拉克士兵用导弹击落了美军的飞机和坦克。
②天空中突然打起了雷和电。
③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构思都很丰富。
④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
⑤他的作业基本上都做完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指名读成语,思考成语的意思。
2、讨论成语的意思。
3、通过理解成语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两个成语意思相近,可以连用。
例如: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4、齐读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每组后一个成语都是“×天×地”读起来押韵上口。
5、练习背诵。
⑴诵读记忆,每横排连起来读。
⑵同桌互背。
⑶男女生对背,老师与学生对背。
6、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你对哪个城市了解得更多一点,就向大家介绍哪一个名城。
2、指名介绍
(提醒,向大家介绍世界上某一名城,要介绍这个城市所在的国名、面积, 人口以及主要特点等)。
3、适当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