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高粱根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背诵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查字典培训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性悟出它坚韧不拔的品格。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锻炼自己顽强拼搏意志。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高粱根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二)难点
通过高粱扎根土地的品性,悟出它坚韧不拔的品格。
(三)解决办法
1.通过抓重点词语,中心句来实现。
2.通过对比读,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来完成。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搜集雁门关资料,课上交流。
(三)通过中心句引导学生讨论,悟出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四)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板书《高粱情》)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读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词。给课文分段体会作者的感情。(明确目标)
(二)通过导读,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感知)
(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四)目标完成过程
1.解题,作者为什么对高粱有着深厚的感情呢?结合插图说说高粱的秆子、穗头、根各有什么特点?出示投影,屏幕上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高粱。看图完成:(1)(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2)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的样子。(3)课文以《高粱情》为题,说明作者与高粱有着怎样的感情呢?
2.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粱是后鼻音,贫,韧,擒,蔓是前鼻音。
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硕大,坚韧,爬蔓,强悍,贫瘠,跋涉
③搜集雁门关的参考资料,联系课文了解雁门关的自然环境。(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是长城要塞之一,唐朝在雁门关山顶置关,明初移筑今址,是山西省南北交通要冲,结合第二自然段了解)
④记住字音指导写字:
粱( )步( )拔( )禽( )慢( )
梁( )涉( )跋( )擒( )蔓( )
(2)检查自学情况。
3.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指名读:思考课文哪些内容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划出最能体现高粱特点的句子。
(2)课文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课文主要介绍了高梁的特点,据此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讲高粱在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板书:神圣地位)
第二段(3—5自然段)具体讲高粱根的特点(板书:根的特点)。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我前进(板书:激励前进)。
(4)分段指导读,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感情,说说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高粱情》,请同学们打开书回想一下这篇课文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学习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明确目标)
(二)文章的题目是高粱情,作者对高粱有着怎样的情感?请同学轻声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这里的“神圣”怎样理解?(意思是极其崇高而神圣(板书神圣)。从哪儿可以看出高粱在我心中是那么崇高而神圣呢?学生读(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这就是高粱在作者心目中的印象。看投影,观察这是怎样的秆子?怎样的穗头?怎样的根?作者还想到了什么?(读“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直接找到高粱令人敬佩的品性的自然段。找一名同学读,大家确认最后一自然段(直奔中心)
1.坚韧不拔是什么意思?这里指意志坚毅不可动摇。从那里可以看出高粱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思维准确性,悟出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性)同桌互相讨论,找出理由。
2.在贫瘠的土地上,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高粱好种。(结合介绍雁门关一带的自然环境体会高粱的品性)“强悍”怎样理解?原指勇猛无所顾忌,这里指坚强,经得住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贫瘠的土地强悍的高粱和这里的人们千百年来有着怎样的关系?紧紧的结合在一起,你从那里看出来的?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可见高粱在人们心中确实有着神圣的地位,用自己的话说说高粱与人们之间是怎样的情感?(谁也离不开谁,养育人们)满怀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谁能通过读让大家体会出这种感情(读一,二自然段)
(三)最能体现高粱坚韧不拔品格的还是高粱的根(突破重难点)
设计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小组轮读第3—5自然段。思考高粱的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对这一段的教学采用讲——扶——讲的方式,指导学法)
1.分析第三自然段教给学生分析方法和步骤,得出结论。
气根:坚韧有力,抵御风雨。说明它具有坚韧不拔的品格。(引导学生读风暴无法撼动它)
2.指导学生分析第4自然段,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3.学生独立分析第五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结构,内容,表现手法基本相似,学生容易把握。围绕“坚韧不拔”理解。
重点理解思考练习2第(1)(2)小题,用投影打出。
正是因为高粱的根的特点我们看出它有坚韧不拔的品格。这是有了坚韧有力的气根才使高粱的秆子正直,才能撑起硕大的穗头,可见高粱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的成长,确实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难怪教我摔跤的伯伯这样说。投影出示(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生出来。)学生读这句话,联系上文说伯伯为什么要我像高粱一样“练到根从脚脖子生出来”是什么意思?学生再读,想怎样才能站稳脚跟?练摔跤是这样,想想我们做人呢?(渗透德育教育)
4.对比读,悟品性,学做人。
(四)高粱深深教育了我,它对作者有着怎样的影响?(进一步领会中心)
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跋涉”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艰难前进。作者为什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艰难前进呢?(联系上文理解,因为它从高粱身上学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它坚韧不拔的品格影响了他,教育了他,所以,他对高粱有着深厚的感情)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高粱根的特点)作者通过介绍根的特点要赞扬什么?(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通过这一单元前面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谁能试着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我们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是这样的格式,前边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后边是中心思想,通常用赞美,歌颂,说明等词语开头。(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一)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二)读一读读写例话。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