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高粱情
        ★★★★
【字体:
高粱情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目标

1.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高粱情》。

同学们,你们熟悉高粱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教师要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比较规范地讲解高粱。

师:“高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和玉米相似,但比较窄,花序圆锥形,生在茎的顶端,子实红褐色。高粱的品种很多,它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酿酒和制成淀粉。它的秆可以编凉席、造纸。可见高粱为人们的生活贡献很大。

2.齐读课题,体会“情”字的含义。课文以“高粱情”为题,为什么要加上“情”字?作者对高粱怀有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慢慢体会。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读准字音。

“粱”是后鼻音,“贫”、“韧”、“擒”、“蔓”是前鼻音;

“擒”字应读“q0n”,不读“q0ng”;

“跋”字应读“b2”,不读“b1”;

“贫”字应读“p0n”,不读“p0ng”;

“涉”字应读“sh8”,不读“s8”;

“秆”字应读“g3n”,不读“g1n”;

“瘠”字应读“j0”,不读“j9”。

3.区别形近字,讨论字义然后组词。

粱(高粱)     秆(麦秆)      硕(硕士)

梁(房梁)     杆(秤杆)      项(项链)

悍(强悍)     穗(麦穗)      贫(贫困)

捍(捍卫)     惠(实惠)      贪(贪污)

爪(爪子)     掐(掐算)      跋(跋涉)

瓜(冬瓜)     陷(陷井)      拔(拔河)

4.注意多音字,辨音组词。

5.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神圣:极其崇高而庄严。

硕大:比喻无比的大。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坚韧不拔:坚固有韧性,毫不动摇。

跋涉:比喻行路辛苦。

浮现:显现、出现。

贫瘠:土地没有肥料,不肥沃。

擒拿:捕捉。

个性:事物的特性。

气根:由植物茎或叶的部分所生出的根,部分或全部露出地面,常带绿色,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

坚韧:坚固有韧性。

爬蔓:指向上爬的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6.理解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顽强(坚强)撼动(震动)庞大(巨大)擒拿(捉拿)

2)反义词:

贫瘠(肥沃)敏锐(迟钝)迅速(缓慢)坚韧(脆弱)

(三)理清脉落,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讨论课文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小结,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高粱根的特点。全文围绕这一内容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二自然段)概括地讲高粱在作者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第二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具体地讲了高粱根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讲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我”前进。

(四)指导学生读熟课文。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高粱根的特点,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熟悉高粱吗?它是什么样的植物,作者对它怀有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听教师范读课文,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并细细体会。

(二)学习第一段。

1.轻声朗读,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一段主要讲的是高粱在作者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

“神圣”是什么意思?

(崇高而庄严的意思。)

2.出示高粱的幻灯片。

请同学认真观察画面,在第一段找出合适的词填空。

(正直)的秆子。

(硕大而血红)的穗头

(紧紧抓住土地)的根

请用“一……就……”把以上三个词语连起来。

对课文较熟悉的学生很快就能想到书上的一句话。

(“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正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感情,使学生对高粱的形象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板书:秆  正直

穗头  硕大  血红

  抓住土地

作者“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这样的形象,说明什么?

(说明高粱已深深扎根于“我”的脑海中。)

(也可以说明作者对高粱的感情很深。)

感情深是因为高粱有这样的秆,这样的穗头,这样的根吗?为什么?

(不是的。因为“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作者家乡那块十分贫脊的土地上,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这一点就说明了作者家乡的土地只能种高粱,人靠高粱养活。人与高粱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高粱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

3.指导学生用赞美、敬佩的语气朗读第一段,理解高粱在作者心中的神圣地位。

(三)学习第二段。

1.在教师指导下默读课文。

师:高粱根有什么特点?

(高粱根有三个特点:一是高粱秆下端长着许多气根;二是高粱根很苦;三是高粱根扎到地下很深很深。)

板书:气根  根苦

扎得深

高粱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呢?

组织学生前后桌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高梁的许多气根能吸收大气中的水分和养分。课文中讲到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土地,说明气根很坚韧,讲到气根“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说明气根很有力。作者又通过“父亲”的话告诉我们高粱的气根是为了抵御暴风雨的袭击。)

板书:坚韧有力

(高粱的根苦是为了防止虫子的侵害。为了证实高粱的根是苦的。作者小时候还亲口尝了一尝,正是因为那味道太不同一般,所以“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

板书:虫子不敢咬

(高粱的根扎得深,力气再大的人都不能拔动。说明高粱的根扎到地底下确实很深很深。)

板书:难拔动

2.小结这一段的内容。

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高粱有许多坚韧有力的气根,且深深地扎进土里,这样任何暴风雨都无法撼动它;高粱根最苦,所以虫子都不敢咬它,高粱就可以茁壮成长;高粱的主根、气根很多,且深深地扎进泥土里,这样任何力量都无法使它动摇。

3.默读“伯伯”的话,理解句子的含义。

(“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因为高粱把根深深地扎到地下,所以才不怕风暴的袭击。伯伯要作者站得像高粱一样,摔跤时才不容易被摔倒。“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是说要像高粱一样,要脚踏实地,站得牢,站得稳。)

“伯伯”的话很有哲理,做人就应该像高粱一样,脚踏实地。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以物喻人。)

4.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来介绍高粱根的三个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文一开始运用了比较、打比方的方法,并转述父亲的话来介绍气根的特点,比如“像鹰爪一样”,“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来形象地说明气根坚韧有力;接着作者又直接引用父亲的话和我亲口品尝的动作来说明高粱根最苦,这样写不仅形式上新颖,而且也使读者对高粱根苦这一实事确信无疑;最后作者又举例说明高粱根深扎地下,难以撼动,并用“伯伯”的话揭示了做人的道理。)

5.请同学们结合第一段高粱的形象来思考,作者突出描写了高粱的哪一部分?

(作者在写高粱的秆、穗和根三部分中,突出描写了高粱的根。)

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描写高粱的根?

(因为根是高粱的生命,也是高粱区别于其它植物根的最显著的特点。)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高粱的根最能体现高粱的品性。请同学们讨论,课文体现了高粱的什么品性?

(坚韧有力。不屈不挠。坚韧不拔。)

板书:坚韧不拔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段,体会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性。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这一段。

高粱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

(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始终激励着“我”顽强地生活、跋涉着。)

师:“跋涉”是什么意思?

(“跋涉”是爬山涉水的意思,也就是艰难地前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什么感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高粱坚韧不拔品性的赞美、敬佩之情。)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我”与高粱的感情,并照应了开头和题目。)

(五)总结板书,练习背诵三至六自然段。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板书回忆课文内容,并抓住重点词语练习背诵三至六自然段。

(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分析课文,教师可以抓住题目中的“情”字,引导学生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描写高粱根的特点,赞扬了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高粱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板书:赞美敬佩

【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