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能力目标 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继续学习用连接段落大意的方法抓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六、教法
以课后习题导读。
七、教具
小黑板。
八、教学时数
三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听过许多战争时期的故事,从中学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高尚的品质。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这类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提问:课题中的“她”是谁?她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要求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2.学生自学生字词。
要求: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小黑板的汉字,注音、组词)
克 |
输 |
迫 |
睫 |
恒 |
垫 |
拭 |
泣 |
捂 |
y8( )
咽 渴 咽
y4n( )
(四)精读课文
1.默读并思考课后习题1(1),要求边读边在书上划出答案。
2.提问:回答上面的问题。
(这位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但“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提问:“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哪一点说明“迫在眉睫”?
(迫在眉睫:比喻事情摆在眼前,刻不容缓。从“如果不立刻抢救,小姑娘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而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只好求助于小姑娘的同伴,因为他们中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3.这四节主要讲什么?(讲事情的起因和所面临的严峻情况。)
4.总结这四小节的学习方法。(出示小黑板)
(1)看课后问题,读书找答案。
(2)打重点词语,理解意思。
(3)找主要句子理解内容。
(4)概括这四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提问:(1)第一至四小节讲了什么内容?(2)前四小节的学习方法。
(二)精读课文
1.讲读第五小节。结合课后习题2(1),画出要理解的词。
(1)提问:“一阵沉默”是什么意思?(表明这几名未受伤的孤儿都在进行思考,是献还是不献。)
(2)“颤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举手时“颤抖”?(颤抖,发抖。手颤抖说明阮恒情绪激动而紧张。)
(3)“举、放、举”说明什么?(反映出了他献与不献的思想斗争很激烈。)
2.讲读 5—11节。
(1)当输血开始后,阮恒的动作、表情怎样变化的?
(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开始呜咽—低头哭泣,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停止了哭泣。)
(2)划出表示哭的词语。(啜泣、呜咽、哭泣、)
啜泣:抽噎着哭泣。这句话写出了阮恒当时的心情很紧张。是疼吗?不是。
呜咽:低头哭泣。“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同样也不是因为疼。
(3)结合课后习题2(2)
提问: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可以看出他当时的心情怎样?(表明阮恒的心情紧张且非常痛苦)。
(4)提出课后习题:1、献血时他为什么不停地哭泣?(反映出他不是疼,而是心情紧张,继而是越来越痛苦。)
(5)概括5—11节。(讲阮恒是怎样献血的。)
第三课时
(一)回忆五——十一节内容
阮恒献血时为什么这样痛苦呢?我们来看一十二——十四节。
1.轻声读课文,找出痛苦原因。(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
2.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献血时,他说什么?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她是我的朋友。
3.尽管前面讲阮恒那么痛苦,但他努力掩盖自己的痛苦,并竭力制止抽泣,并没有抽回胳膊不献血。这说明什么?(他虽然错误地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让“她”活下来,自己仍然坚持献血。这种精神十分可贵。)
4.总结这三小节内容。(讲阮恒献血是为了朋友。)
(二)指导分段,概括段意
(三)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阮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总结写法
1.通过人物表情、动作体会心情。
2.人物心情描写层层深入,叙述有顺序。
(五)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
ji6 |
di4n |
sh@ |
迫在眉( )草( )擦( )
ji6 |
w( |
y8 |
chu^ |
q@ |
( )力( )住呜( )( )
y4n( )
咽 |
y1n( ) |
y8( )
(六)结语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战争时期的一个孤儿阮恒,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十、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如果…就…
迫在眉睫〈 〉阮恒献血
医生和护士都…
啜泣 捂 她是
阮恒献血〈呜咽 掩盖〉我的
哭泣 制止 朋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