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雨后
        ★★★★
【字体:
雨后
作者:后塍小学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2 .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认识“身”字旁和“矢”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

☆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幸福。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诗歌,重点要通过朗读来体会它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这一首描绘儿童生活的诗歌,则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体验与水共乐、与泥共舞的情趣。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并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与想象中享受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
 ⒈凭借生活,唤起经验。
 由于年龄特点,许多孩子喜爱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常留心中。因而新课伊始,就引导学生回味过去的快乐生活,谈谈自己踩水的快乐体验,而后相机提示课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小兄妹俩踩水的有趣情境时,让学生想象自己踩水玩水的画面,并能过角色换位,细致入微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⒉朗读感悟,体验情趣。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积极创设课文描绘的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边表演边读,配乐想象读、背诵等形式,入情入境地感悟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与快乐。
 ⒊想象创作,发展情感。
 诗的第一节总体描绘了雨后广场的美丽以及孩子们在广场上赤脚踩水的快乐,并把目光聚焦于小兄妹俩,突出表现了他们的快乐天真。然而,其他孩子又是怎样玩的呢?这时,不妨让孩子们在课文的插图旁再添画别人嬉戏的情景,或是接着课文继续写写自己创作的小诗,使他们内心的情感得到渲泄与倾吐,真正做到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联系生活,激趣揭题
1 .人们说:“夏天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万里晴空,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练习说话。)
2 .雨后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微风固然令人喜爱,然而,许多小朋友更愿意赤着脚到水塘里去踩水玩水,这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孩子们玩水的欢快乐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叫:雨后。(板书课题后,学生读题。)
3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雨后的广场看看、玩玩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课件展示儿童戏水画面,同时播放配音课文朗读。学生听后说一说,什么给自己印象最深。   
2 .让我们也来读读这首快乐的小诗,如果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学生各自练习朗读。)
3 .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这首诗。
4 .四人小组为其他同学展示初读成果。(鼓励各小组用不同的形式读,教师依据各组朗读情况,想机正音。)

三、朗读感悟,体验乐趣
1 .诗歌描绘了雨后小朋友玩水、踩水的快乐场子景,你最喜欢小诗中的谁呢?把描写他的诗句多读几遍。
2 .交流介绍:我最喜欢    ,我来读写   的句子。
3 .选择多数小朋友喜欢的人物,出示相关诗句,好好读读,体会他们的快乐。
4 .教师指导朗读,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⑴指导学习第二和第三小节。
①出示挂图,你们瞧:这就是那对小兄妹,你觉得他们快乐吗?(学生看图练习说话。)
②假如现在你的脚下就有一个大水塘,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动作演示,注意选择特别使劲的小朋友表演,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③指名读第二节,尽量表现小哥哥的心情。师生共同评议。(围绕小哥哥的快乐和调皮来评价。)
④教师范读第三节,并抛出话题引起学生争议:小哥哥摔了一跤,怎会一边叫“糟糕”,一边却感到欢喜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答,也可以举例来说明自己的想法。)
⑤谁能把小哥哥这时的心情读出来呢?(一边读一边想象小哥哥玩水踩水的画面。)
⑥指名读第二和第三小节。
⑵指导学习第四小节。
①指名读这一节,说一说: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妹妹?
②对照图再读读诗句,继续体会小妹妹的心情。
③学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④学生表演读第四小节。
⑶小兄妹俩玩水踩水的情景多么有趣,老师举起摄像机把他们拍了下来,可惜没有声音,愿意为这段录像配音吗?(凭借第二至第四节的内容配音,四人小组帮助一名同学准备,评出“最佳配音奖”。)

四、运用多媒体,指导书写。
⒈将生字“射”“短”呈现于屏幕,学生认读后组词。
⒉认识两个新的部首“身”字旁、“矢”字旁,引导学生和“身”“矢”两字作比较,提出书写注意点。
⒊电脑演示过程,学生描红书写。
⒋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修改。

  学生总是对熟悉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曾经有过愉快体验的更是津津乐道。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唤起他们对快乐生活的回忆,既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画面与音乐的运用,有助于将孩子们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初读课文,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借助小组的力量检查、纠错,既有助于提高初读的效果,又有利于发扬合作精神。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鼓喜欢的角色读,并充分地读,有助于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并使初读更扎实。

  学生和小哥哥是同龄人,他们或多或少和小哥哥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通过换位体验、想象朗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感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开展与文本、诗人之间的对话,并借助画面、音乐、表演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





  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尽管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经验,但教师的指导作用还是应该发挥,同时还要在积极评价中发展学生喜欢识字的这一种情感。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一、背诵诗文,激发情感
⒈出示挂图,指名分角色背诵诗歌(第二至第四节)。
⒉师生共同背诵。

二、朗读欣赏,体验乐趣
⒈(多媒体展示雨后广场孩童嬉戏的全景图。)雨后的广场美吗?美在哪儿?说给大家听听。(鼓励学生先说一句完整的话,再连起来说一说。)
⒉ 这么美丽热闹的画面,也被写进了诗中,(出示诗的第一节。)让我们好好读读。(学生各自练读。)
⒊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⒋配乐朗读全诗。(能加上动作表演更好。)

三、借助画面,创编诗歌
⒈热闹的广场,那一群赤脚的孩子玩水踩水,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那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⒉我们能学着课文中写小哥哥小妹妹一样,把其他小朋友玩水踩水的情景画一画或者写一写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课文的插图旁画一画,写一写。)
⒊实物投影学生创作的小诗,并请学生进行介绍。
⒋学生交流自己创作的小诗,师生共同评价欣赏,帮助改进。

四、自主识字,掌握方法
⒈出示本课剩余的生字(梢 赤 劲 妹 拍 奋 短 粗 咬),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⒉同桌合作学习字的笔顺。
⒊说说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把好办法与大家分享。
⒋学生各自练习描红、书写。
⒌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⒍学生继续改进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实践活动,发展能力
  举行诗歌朗诵会,为同学朗诵收集到的反映童年生活的诗歌。

  背诵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又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






  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练习说话,自然而然引出第一节诗,并指导学生读好。而画面与诗歌的有机结合,又为下一环节的创编诗歌打下了基础。

  抓住课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看看、说说、写写,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体验,使他们在想象与创作的过程中,既得到语文实践,又充分体验到孩子们的童心童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既提高了识字效率,也培养了识字能力,同时,学习自主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