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劈山救母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一…… 就……”的句式。
2. 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能讲述课文的故事。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教学重点、难点】
复述课文要抓住主要情节,语言通顺,有条理,恰当运用文中语句。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词卡片、影碟片《宝莲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宝莲灯》吗?说的是什么故事呢?是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劈山救母》。
板书课题:10 劈山救母(一)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特别是生字。
(2)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3)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3、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叹了一口气眼泪善良气愤恨不得心狠手辣武艺默默地攥紧拳头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累得腰酸背疼增添力量
领读词语,齐读词语
(2) 学生质疑。
(3)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4、 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 学习“母”、“愤”、“武”、“累”、“辣”的写法。
四、 作业:
1、 抄写所学生字。
2、 读课文五遍,练习默读。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学会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齐读词语。
2、 指名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写了什么?读了这一段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第一二两句话写了什么?为什么沉香提出疑问时,爸爸叹气却没有回答他?(因为提起妈妈他就伤心,所以叹了一口气;又因为沉香年纪小,说了他也不懂,即使懂也没用,所以没回答他。)爸爸为什么后来说出了真情?请看第三句回答。什么叫再三追问?那么,真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齐读第四句话。沉香听了爸爸说出真情,心情怎么样,请看第五句话。问:他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气愤?(妈妈在遭难,沉香感到难过;二郎神这样凶狠,沉香感到气愤。)“解救”是什么意思?
(3)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的是沉香从爸爸口中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感到难过和气愤。
(4) 齐读第二自然段。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第一句说了什么?爸爸看出儿子的心思是什么?爸爸告诉沉香去解救妈妈会有什么困难?
出示: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是对付不了他的。
齐读句子,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在说法上有什么不同呢?(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反问句比陈述句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调,谁来读一读反问句?
(3) 这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说了什么?问: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是什么意思?
(4) 这一自然段写了沉香听了爸爸的话,看到爸爸衰老的样子,下定决心自己去解救妈妈。
(5) 齐读第五自然段。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五句)第一句话说了什么?问:“拜师学艺”是什么意思?沉香是怎么学艺的?看第2、3两句话找出关键词回答。这说明沉香习武练功表现得怎么样?
(3) 沉香练武的结果怎样?第四句话怎么说?什么叫“练就”?第五句说了什么?“长进”是什么意思?师傅仅仅看到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艺,才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吗?
(4)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沉香上山拜师学艺,苦练武功,练出高强的武艺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5) 齐读第4自然段。
三、 总结课文。
这篇故事写沉香得知母亲被二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决心解救。他上山百时,刻苦练舞,练就了一身高强武艺。
四、 作业:
1、 练习默读课文。
2、 练习讲述故事。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学会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提问默读要领。
2、 指名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 复述故事。
1、 观看动画片《宝莲灯》后利用板书引述。
2、 构思复述的情节安排和语句组合。
3、 同桌二人交替说、听、互评。
4、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三、 学习其余生字。
1、 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 用已学熟字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四、 课堂练习:
1、 照样子组合词语,用线连起来。
感到 力量
解救 高兴
攥紧 真情
说出 拳头
增添 母亲
2、 读句子(见文中练习4)
课 题:劈山救母(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掌握多音字“转”的读音;会用“帮助”造句。
2、 默读课文,继续讲故事。
3、 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学习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指名说说沉香刻苦学艺的故事。
2、 师述:沉香练就一身高强的武功以后,是怎样去解救母亲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劈山救母”这个故事的第二课。
3、板书课题:11 劈山救母(二)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特别是生字。
(2) 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画上记号。
(3)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3、 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词语:转眼间救母心切师傅深涧饿了充饥捧血痕在乎诚心神斧打败凶恶高耸入云激动使出浑身轰隆怀抱
领读词语,齐读词语
(2) 学生质疑。
(3)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4、 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 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 学习“救”、“凶”、“恶”、“激”的写法。
四、 作业:
1、 抄写所学生字。
2、 读课文五遍,练习默读。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学会默读课文,练习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读词语。
2、 指名读课文。
二、 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
(2) 这一段有几句话?(两句)第一句说了什么?写这一句话有什么用处?第二句话说了什么?什么叫“救母心切”?这一句话中用了一个非常恰当的词来表现沉香救母心切的行动,谁能说一说?(“奔”)
(3) 小结:这一段写沉香15岁拜别师傅,奔向遥远的华山。
(4) 齐读课文。
(5) 华山的遥远表现在哪里呢?我们来读第二自然段。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去华山的路途遥远?
(2) 讨论交流,随机板书: 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野果充饥泉水解渴
磨出血泡划下血痕
(3) 这里除了可以看出沉香去华山的路途很遥远,还可以看出什么?是的,沉香去华山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困难,你还可以从那些关键的词语中看出来呢?再次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4) 比较句子,体会沉香去华山的路上是非常艰难的。
翻过高山
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
跨过深涧
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
脚上磨出血泡
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
身上划下血痕
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
(5) 尽管这样,可是沉香一点也不在乎,这是为什么呢?(沉香救母心切,所以身上有伤痛也不放在心上。)
(6)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沉香一路上经历艰险、困苦,身上伤痛也不在乎。
(7) 齐读课文。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说了什么?
(2) 交流回答,提问:沉香的诚心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这一段要写仙人送他神斧的事?为什么要写仙人帮他打败凶恶的二郎神?
(3) 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仙人送沉香神斧,帮助他打败了二郎神。
(4) 齐读第三自然段。
4、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
(2) 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沉香为什么无比激动?第二三句话说了什么?为什么要写“使出浑身力气”?“重见天日”说明了什么?第四句话说了什么?“一头扑进”可以看出什么?
(3) 齐读课文。
三、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承接上课,主要写了沉香不怕艰险,奔向华山,他的诚心感动了仙人,得到帮助,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了母亲。
齐读课文。
四、 作业:
1、 默读课文。
2、 继续练习讲述故事。
第三课时
课时要求:
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学会默读课文,讲述故事。学习其余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读课文。
2、 指名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 复述故事。
1、 利用板书引述。
2、 构思复述的情节安排和语句组合。
3、 同桌二人交替说、听、互评。
4、 指名学生复述故事。
三、 学习其余生字。
1、 出示生字,读准字音。
2、 用已学熟字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四、 课堂练习:
1、 读句子。(见课后练习4)
2、 用“帮助”造句,先口述,再写下来。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了高山( )了仙人 ( )了深涧( )了二郎神
( )了血泡( )了天日 ( )了血痕( )了怀抱
五、 课外活动:
观看动画片《宝莲灯》,观后将故事说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