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战略,打造海尔卓越品牌 19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1985年,张瑞敏从消费者的信中发现了产品存在的质量隐患。为了真正唤醒员工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砸冰箱”事件就成为海尔历史上强化质量观念的警钟。1987年,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招标中,海尔冰箱战胜十多个国家的冰箱产品,第一次在国际招标中中标!对卓越质量的不懈追求,使海尔创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电名牌!1991年,在全国首次驰名商标评比中,问世仅仅6年的海尔品牌与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品牌一起,被评为“全国十大驰名商标”。
多元化品牌战略,创建世界级名牌 1991年,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海尔集团正式成立。海尔从此进入了多元化战略阶段。1995年7月,海尔通过“吃休克鱼”的方式,将原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通过输入海尔文化,盘活被兼并企业,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1997年9月,海尔集团进入彩电业,标志着海尔黑色家电、信息家电生产领域进程化的开始。同时,海尔以低成本扩张的方式先后兼并了广东顺德洗衣机厂、莱阳电熨斗厂、贵州风华电冰箱厂、合肥黄山电视机厂等18个企业。海尔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03年3月10日,海尔集团海外第一家欧倍德“海尔店中店”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开业。 国际化战略,征服国际市场 1999年,海尔在美国的南卡州建立了生产厂。1999年,海尔一年建了三园一校(海匀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产业园、美国海尔园、海尔大学校部)。2001年,海尔在巴基斯坦建立了全球第二个海外工业园,在孟加拉的工厂举行了开工仪式。2002年,“三洋海尔株式会社”新闻发布会在日本大阪举行。海尔三洋建立了新型竞合关系。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位于日本东京繁华商业区银座广场四丁目七宝楼楼顶亮起了海尔霓虹灯广告,这是中国企业在东京银座竖起的第一个广告牌。 蜚声国际,开创品牌新境界 1998年,英国《金融时报》在评选“亚太地区最具信誉的企业”,海尔进入前十位,名列第七。2000年5月19日,海尔因出色的经营业绩被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财富》杂志集团等评选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海尔成为亚太地区企业惟一得主。2001年,《福布斯》杂志刊登张瑞敏首席执行官的封面文章。2004年1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名单,海尔集团成为惟一入选的中国企业,排名第95位。2004年2月,由世界知名的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和全球最大的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公司举办的“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排名揭晓,海尔集团再次位居中国公司首位。2004年4月,《经济参考·电器周刊》发布“中国家电五十强”排名,海尔位居第一。2004年5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海尔荣登榜首。200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版)公布中国市场最具价值十大品牌,中国本土品牌海尔惟一入选。2004年8月,《财富》中文版评出“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海尔紧随IBM中国有限公司之后,排名第二位,在本届评选的7个单项中,海尔集团有6个指标进入了前三位,并且有3项名列第二位:管理、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 优异销售成绩,领先国际市场 1992年9月,海尔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海尔已成为合格的世界级供应商。1997年2月,海尔参加了在德国科隆举行的世界家电博览会。海尔向洋人颁发产品经销证书的消息,不仅使中国人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更标志着海尔品牌已经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2003年,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欧洲透视)公布2002年度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序,海尔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2004年3月3日,首批标有“海尔”品牌标志的5500台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登陆法国市场。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利用自有品牌出口电脑,开创了国内品牌电脑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今日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