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营销 >> 正文 |
|
|||||
中国营销大事件第三部分:发展,势如破竹 | |||||
作者:佚名 人气:37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第三部分:发展,势如破竹(85至93年) 阶段描述:在中国经济量能规模扩展最为充分的时代里,中国本土营销也迎来了它初生以来的首度朝阳。新的传播工具和销售渠道不断涌现,传统的传播工具在裂生中横纵拓展,传统渠道在被迫解体中走向多元化,中国本土营销在一路高亢的凯歌中前进。 最快的扩张模式:肯德基,领衔中国连锁 为了走好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步,肯德基事先在市场的接受度和适宜店址上大费周折。在正式开店的一年前,肯德基公司就在北京广布眼线,为1987年的首家分店成立扔下鱼钩。 1986年,肯德基利用其在北京的大街上优雅洁净的免费品免费品尝,吊了一下北京人的胃口。路过的北京人尝了以后,纷纷打听在哪儿开店?什么时候开业?肯德基先声夺人,吃了一个“小亏”,赚得了日后“红红火火”的大便宜。 在第一家,第二家,紧接着又开张第三家分店的线性扩张中,国人为这种平生所未见的扩张模式瞠目结舌。仅凭一个品牌,一套手册,几台机器,再雇几个廉价的学生,一分钱不花,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引得万千小有资本的创业者争相追捧,实在是个奇迹。 肯德基之后,麦当劳、必胜客、艾德熊、德克士等洋快餐开始蜂拥而入,国人的神经再一次被敏感的刺痛,“坐在家里,捧个金山,傍个大款,就可以日进斗金,这么好的生意,为什么不做”,于是,国人对特许、对连锁、对加盟的热情开始高涨,并急剧升温,以至泛滥至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才发现,肯德基们的那一套,他们学不来。肯德基们之所以能有今天,得益于他们几十年的修为,它们的品牌含金量,它们的开店支持系统和分店运营系统的完整和纯熟,它们对待加盟者态度上的冷静和理智,远比国人要成熟的多。 最火热的商战:郑州商战,打造零售硅谷 其中,以亚细亚“形象商战”口碑最好。郑州商战中大批新型营销思想的涌现,为后来企业商战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范本,在混乱的战争之中,促进了商业企业营销理论的迅速发展。 郑州商战的潜在导火线是,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出现了大型商场“投资热”,营业面积在 10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在郑州一座座耸立起来,以不足0.5平方公里的二七广场为中心,大型零售企业就有十几家。密集的大型商场,使顾客大量分流,众多商家为了争夺消费者,终于爆发了影响全国的大型商战。 十年郑州商战创造了“亚细亚”神话,而亚细亚的最终失败也给郑州商战,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 在“商战”中,“亚细亚”不但能一炮打响,而且还能与华联、商城大厦、郑州商业大厦、市百货大楼、紫荆山百货大楼等六家商场的“联合军团”相抗衡,赢得市场份额、市场利润等方面的巨大胜利。 1993年初权威机构评估,“亚细亚”商场商誉值1200万元。时隔不久,香港商界又瀑新闻,“亚细亚”商誉增值到5000万元。 然而,1997年底,“亚细亚”由盛转衰,最后终于资不抵债,彻底退出了商战舞台。后来有人将失败的原因总结成三点,“盲目乐观、狂妄自大”、“行动超越客观,过分扩张”和“财务制度混乱,经营管理者素质差”。 尽管“亚细亚”最终倒下了,但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亚细亚”在商业营销的历史舞台上划下了深深的一笔。王遂舟经营的曾经红极一时“亚细亚连锁店”,在商业连锁上迈出了第一步,为现代本土商业企业实行“超市连锁”、“家电连锁”等商业连锁开了先河。 郑州商战打响了本土商业企业商战第一枪,同时也为发展过快、无序的商业企业,敲响了警钟。 最巨额的投入:健力宝力挺公关 镜头回放:1984年,23届洛杉矶奥运会,洛杉矶长滩体育馆,中国女排在横扫当年的“东洋魔女”之后,紧接着又以3:0把美国女排扫地出门。在日本记者侦察中国女排成功的奥秘时,中国姑娘却一人端着一听白罐子红字的饮料,用嘴唇轻轻吮着,神情悠然,令日本记者大为惊奇的是,白罐子上赫然印着“健力宝”三个大字。 次日,日本《东京新闻》刊出了一条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中国靠“魔水”加快出击》。 奥运会成就了“健力宝”,让“健力宝”这一中国魔水风靡世界赛场,也让李经纬对体育营销的狂热一发不可收拾。 在1984年冬天,李经纬冒险赞助了12支国家队的专用饮料,对于当时年产值仅90余万元,纯利润不足5万元的三水酒厂来说,赞助25万元的确算是巨资了。但是,它的效益在1985年见到了成效--产值达到5千万元。这就是冒险的结果,不过,也仅仅是开始。 随后几年,“健力宝”不停的在免费赠送,无偿提供,仅提供13支国家队的“健力宝”,就有30多万人民币。3年中,“健力宝赞助各种体育比赛700万元;同中国12个体育运动队签了合同,直至第24届奥运会,免费供应他们“健力宝”;获得第6届全运会饮料专利权;被指定为1990年第11届亚运会独家专用运动饮料…… 即使是在1998年“健力宝”开始走下坡路以后,“健力宝”仍然未放弃对体育营销的执着,在业务并不景气的情况下,“健力宝”仍以5000万收购深圳队,期望体育能够再次给他带来好运…… “健力宝”通过体育公关,在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民族产业”的深厚情节。 “健力宝”通过体育,将处于边缘化的公关,带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为中国的企业进行公关营销,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经典实战案例。 最“病毒”的销售:传销席卷中国 传销脱胎于直销,但又不同于直销。依据我国1997年01月10日起实施的《传销管理办法》,“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它包括多层次传销和单层次传销。 然而,传销这种高超的营销技巧,却被一些怀着一夜暴富的投机者所亵渎。“老鼠会”通过传人传销、传物传销等方式,通过绝对的思想控制、严密的组织行为、疯狂的造神运动、极端的图腾崇拜、巧妙的会议程序等手段,骗亲戚、骗同学、骗朋友,进行非法敛财,以满足不劳而获的私欲。 传销,这种“病毒”式的销售,如披着健康外衣的SARS病毒一样,在中国经济肌体内迅速传播,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 “病毒”式的传销扭曲了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观念,让有钱就是成功和暴富的心态,植入了被误导的人们心中;引发了中国社会空前的诚信危机,使商业社会的文明秩序构建受到影响;引发了社会动荡与不安,当传销的弱势群体无法承受现实压力的时候,当个体的生存无法正常维系的时候,个体毁灭、社会动荡、互相倾扎与秩序破坏的事件就屡见不鲜了。 在中国社会无法承受这种“破坏力”之重时,1998年,中国政府终于挥起了手术刀,将坏的、好的一并给切掉了。 传销在中国的失败,考验了中国市场的规范性与完善性。它给欲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进营销理论和高超营销技巧,有如当头一棒。它提醒欲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进营销理论和高超营销技巧,必须要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范性和观念的实际承受能力,而这对中国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最坚决的对抗:荣华鸡肉搏肯德基 上海荣华鸡快餐公司成立于1991年12月28日,成立的直接动机也就是为了对抗肯德鸡。在肯德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上海以后,上海的新亚集团搞了一个“荣华鸡”跟它对抗。说做鸡嘛,中国人从来就会做,用不着你美国人来教我们怎么做鸡。 成立之初也确实如此,荣华鸡快餐始终坚持“弘扬国货,大力发展祖国烹饪文化,与美国肯德基家乡鸡进行友好竞争,逐步提高发展自己”为目的,并以“规模经营、科学管理、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宗旨。 刚成立的两年内,公司最高日营业额11.9万元,月平均营业额达150万元,两年累计营业额达1500万元,职工两年内发展到近300人,收到表扬信8.5万封,堪称“中国第一餐”。 然而,荣华鸡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六年之后悄然退出北京市场;与此相反的是,肯德基的蒸蒸日上,2001年全球营业额达220亿美元。 荣华鸡成也口号,败也口号。在形象设计上,“荣华鸡”喊出了“五个统一”;在产品描叙上,“荣华鸡”叫的是:“色泽金黄,皮脆脱骨,肉嫩鲜滑,香味浓郁”;在对外宣传上,“荣华鸡”喊出了“荣我中华”的口号,并声称“和洋快餐叫板”、“洋快餐走到哪儿我就开到哪儿”。 曾有一些媒体便以“洋鸡土鸡大战”为题,宣传“荣华鸡创出了一条弘扬国货,敢与洋货比高低,敢于选择世界上快餐业的佼佼者——美国肯德基作为竞争对手,体现了中国人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气魄和勇气。” 1997年姜伟在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二十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荣华鸡与之伯仲。 荣华鸡六年抗战的失败,激发了更多的中西之战,红高粱叫板麦当劳、“马兰拉面一拉一大片”。中餐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在不断的斗争中,不断的浴火重生,把中国的餐饮业由粗放式引入精细化,在中国营销迈向精细化中划下了辛酸的一笔。 最现代的传播工具:“邓世昌”,召唤名人广告时代 从此,中国戏剧大师李默然,迎来了一片光明前途。 随后于1989年,一向以深沉练达、持重大方见长的著名影星李默然,首开先河手持一盒药品向电视观众推荐“胃病良药”三九胃泰。此后,荧屏广告中“星”光灿烂。 现在你打开电视机,就会发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马季骑着“嘉陵”摩托;“邓世昌” 举着“三九胃泰”;“公关小姐”手捧“金芭蕾”;“情报处长”赞誉“大自然”…… 与《北京人在纽约》一道名声大起的王姬,一回国就被广告片约团团围住,最后“孔府宴酒 ”财大气粗,得胜回府。一向不愿为企业做广告的刘晓庆,也终于守不住了,被“看不见的手”推到闪光灯下微启玉唇:“要喝就喝最好的。” …… 第一个敢吃螃蟹的李默然,不仅为自己赚得盆满钵满,更是将中国的广告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元年。刹那间,名人广告如雨后春般,在央视、在地方、在报刊、在杂志等传播媒体,八面开花。 名牌傍明星,明星广告名牌;我出名,你挣钱,各得其所。名人广告,这种新的传播工具,将中国带入了空前繁荣的“美女经济”、“名人现象”时代。名人广告,这种新的营销方法,已成为了现代中国企业竞争时必用的杀手锏之一。 名人广告,如一柄双刃剑,为企业镀上了“金字招牌”的同时,也让众多的企业忽视了营销的真正内涵。但是,不管褒贬如何,名人广告确实丰富了中国营销传播工具和内容。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