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营销 >> 正文

中国营销大事件第一部分:鸿蒙年代           ★★★ 【字体:
中国营销大事件第一部分:鸿蒙年代

作者:佚名     人气:37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第一部分:鸿蒙年代(78、79年)
   阶段描述:中国经济从一段不忍回睹的梦魇中刚刚走出,市场对计划的替代,从传播工具颇具政治色彩的革命性运动正式开启。在那个只有产品没有销售,只有供应没有传播的日子里,广告成为了阶段内最为强劲也最为活跃的音符,哪怕它是何其粗糙的简单。

最冒险的文章:《为广告正名》
   1979年1月14日,一篇标题为《为广告正名》的文章,堂而皇之的在被视为政府喉舌的《文汇报》上发表。作者丁允朋,是当时上海广告公司外贸设计科的一名职员。早在1978年6月,原上海市广告公司总经理王庆元即成立了广告恢复6人小组,南征北战调研,充分做好了重新开展业务的准备工作。显然,这篇文章酝酿已久。

   作者在文中写道,“有必要把广告当作促进内、外贸易,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门学问对待”“我们应该运用广告给人们以知识和方便,沟通和密切群众与产销部门之间的关系”。

   后来有人评论说,这篇文章,是中国广告界正式引动的一声春雷,是“全国山河一片红”里伸出一枝绿叶,并认为,文章完全扭转了以前人们认为广告是“摆噱头、吹牛皮,资本主义生意经”的观点,被认为是新中国广告业恢复的第一声号角。

   而据作者丁允朋自身的回忆,文章刊登后,当时很多外国记者闻讯赶来采访他,他们都很惊奇:“你们可以搞广告了吗?”“都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无疑,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为当代广告作出的合法性辩护。在一个政治上从“极左”到“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演变,经济上从集中化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系转轨的过程中,任何的“激进”,都会是一场无比凶煞的冒险。

最简单的广告:参桂养容酒,本土广告第一步
   1979年春节,能够有条件收看电视节目的观众,看到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广告主是参桂养容酒。历史总是充满着戏剧的偶然性,那一天,恰好是邓小平同志访美的第一天。

   当时《大公报》一名记者写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启航。”但这个启航,却是鼓足了莫大的勇气。

   《为广告正名》刊登后没多久的1979年1月25日,上海市电视台立即向上级部门打报告要求在电视台播出广告,没想到报告第二天就批下来了!于是上海电视台马上与上海广告公司联系播出广告。据上海广告公司总经理王庆元回忆,当时本来准备播出上海市药品公司的广告,但是考虑到播出当天是农历春节,所以改成了“参桂养容酒”。

   这条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美容酒”,诞生的标准时间是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15时05分,它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长度1分30秒播放的。在当时电视台设备简陋,生存艰难和广告公司第一次操作商业电视广告的种种局限下,这条广告堪称是中国广告界最为简单的一支广告,仅仅是品名和联系方式的合成。

   然而,就是这样一则最为简单的电视广告,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37天播出,却引起了国内外一片哗然!人民日报,美联社,路透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发表信息或文章,认为其成为中国“开放”的信号。同年四月广东电视台开始了广告业务,一年后,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广告……从此,电视广告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