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海尔研究(63):从多元化走近国际化 | |||||
作者:佚名 人气:24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上个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经营报》竞争力工作室推出的“中外企业优势品牌人气指数调查”中,海尔一举超越可口可乐、诺基亚、微软、宝洁等世界500强品牌荣登人气榜榜首,成为此次排行榜的最大热点。事实上,海尔还没有进入“世界500强俱乐部”,综合竞争实力还与这些国际巨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那么,海尔凭什么胜出? 在张瑞敏看来,海尔的白色家电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品牌,下一步国际化的战略是先把白色家电做成世界第一品牌,而后在世界市场上实现品牌在整个家电领域的延伸。这有点像当初海尔做国内市场的时候,从冰箱名牌走向家电产品的多元化,直到中国第一品牌。 如何克服“成功后的衰败” 在中国企业界,张瑞敏是公认的“教父级”的企业家。当年一起创业的优秀企业家很多已经淡出一线、去打高尔夫了,而张瑞敏依然保持着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而在海尔内部,张瑞敏更是一个“精神领袖”的角色,在外界看来颇具有“传奇色彩”。中国传统企业往往强调“人治”,对于一个发展了20年的企业,“人治”能持续多久? 对此,张瑞敏个人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没有个人崇拜,只有市场认可,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做到这一点,还怎样领导一个团队。”张瑞敏最欣赏美国人的创新精神和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事实上,他们的员工也是非常崇拜他们的CEO的。 张瑞敏认为,对于企业家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避免“成功后的衰败”。 因此,张瑞敏时刻不忘反省自己,无论对内对外,他都大力宣扬海尔的生存法则“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据海尔的一位高层透露,如今在海尔高层开会时,张瑞敏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观点放在后面来说,以避免影响了其他人发挥的空间。 张瑞敏曾有一段话高度概括了海尔成功的奥秘:多年来,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够先对手一步,才能够持续保持自己领先的、不可替代的、难以被对手模仿的竞争优势。就像张瑞敏对自己的评价那样,“我不敢说是十全十美,但肯定是合格的,因为我每天都在探索,每天都在突破”。 那么张瑞敏每次“突破”和创新的源泉何在?在海尔,每一个员工都会给出你一个正确的标准答案,那就是“消费者需求”。翻开海尔的历史,无数个“先招”历历在目。海尔最早靠冰箱起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高质量”的要求;海尔进入空调业,在行业利润丰厚只要销售就赚钱的背景下,率先提出“服务”的概念,曾在空调旺季时,包飞机将服务人员空降北京;海尔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定制服务”的理念,生产可以洗地瓜、打酥油茶的洗衣机;海尔是家电业中第一个提出国际化战略的品牌、第一个在海外建厂、提出“国际市场本土化经营的理念”,海尔也是行业内第一个提出“流程再造”的企业……类似的第一在海尔举不胜数。而这一切,都是缘于消费者的需求,缘于“消费者永远正确”的经营理念。 张瑞敏认为创新不仅表现为“自己在某个时代领风气之先的创新”,比如说索尼, WALKMAN(随声听) 产品创新成就了它,还要表现在人的价值,人的创新价值越高,这个品牌价值可能就越高。“我们现在就面临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模仿,必须一起来创新、创造!首先要给每个海尔人种植一个创新的基因,从而实现其他的创新。现在海尔正在进行市场链再造,如果成功了,在全世界将是独一无二的,是对世界管理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 流程再造拆掉“两堵墙” 传统的企业是金字塔式的由上到下传递压力,海尔则采取的是拆掉“两堵墙”,一堵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墙,一堵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墙,实际上是建立了一种无边界的关系。这样一来,不再只是下级对上级负责,而是所有的人都面对市场,直接感受市场的压力。研发人员不是单纯的研发人员,而是一个型号经理,因为他要对产品的市场效果负责,不仅仅要开发产品,而是要开发在市场上销售得好、有市场效果的产品。每个人的成功是由市场来衡量的,而且每个人的成功会带动企业的成功。 由此,海尔建立了一种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资金流的运转,打破了企业与市场的墙,打破了企业之间的墙。这样可以使企业更有速度,而速度会为你的企业赢得综合能力。据杨绵绵介绍,海尔希望把每一个员工都变成一个老板,也就是一个策略事业单位,让每个人都创造有价值的订单。这样,每个员工都必须时刻要想到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得海尔从一个3万人的企业变成3万个小企业,3万个小企业又可以瞬间组合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这种情况下才可能使海尔国际化。 回顾海尔20年的发展历程,张瑞敏20年来的得力助手、海尔总裁杨绵绵曾有一段中肯的评价。“对于海尔20年来讲,确实没有大的失误。当然,每一次战略选择肯定都是有得有失,那么怎样来衡量这得与失呢?如果最终想得到的都得到了,那么即使失去一些也不会影响全局”。 在杨绵绵看来,海尔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我想在以前一些关键的拐点,如果我们具备一批更高素质的人的话,有些过程也许会快一点。如果我们能够早一点解决人的问题,我相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些问题,可能就会被一次性解决,而不会一再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杨绵绵总结道。 作者:侯雪莲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