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戴尔研究(24):撼动全球IT业神经 | |||||
作者:佚名 人气:24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对于股东而言,戴尔无疑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然而在一些员工和其他企业眼里,光环下的戴尔有着“残忍”的一面。灰色的戴尔,徘徊于黑白之间,正以神奇的速度,改写着全球IT产业的价值取向和格局。 其次,戴尔公司内部各个层面形成“流水线生产”的特性,这使每个员工都成为按规则操作的“螺丝钉”,无论是在销售部门和其他非生产性部门,无论是高层还是最基层,这种简单而有效的特性为戴尔高速增长奠定了人力基础。 为此作注脚的是戴尔(中国)频繁的人事变动。从1996年至今,戴尔(中国)公司共换了5任总裁。但这并不影响戴尔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IT公司。坊间甚至流传这样的说法:中国IT业界有所谓的四大“魔鬼公司”之说,戴尔名列四大之首,其员工的跳槽频率超过同类企业。 曾有媒体报道说,去年9月29日,戴尔中国在厦门举办的“中国5周年庆典”活动中,当主持人大声喊道“下面有请伴随戴尔(中国)一起走过5个春秋的员工出场”时,登台的只有寥寥8人,当初满怀豪情投身于戴尔的员工,大多带着辛酸和抑郁逐一离去。台上台下,所有人目光复杂,心情各自迥异。 即使在美国,戴尔在美国500强中,也是员工满意度最低的企业之一。有人形象地说,跳槽的IBM员工带着许多留恋,而跳槽的戴尔员工则像从噩梦中惊醒。可以说,戴尔将人看作“螺丝钉”的做法以及其被业界评为不近人情、急功近利的企业文化,是年轻的戴尔取得业绩迅猛增长的手段,也是全球IT业一道另类而残忍的风景线。 “戴尔不依赖于任何人,完全和沃尔玛一样,员工待遇很差,可无论谁离开,都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易观国际总裁于扬对此的定义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戴尔更像一部赚钱机器,而不像一个人性化的企业。” 戴尔20年来逐渐形成的体制,已经变得难以扭转和驾驭。最近,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宣布将辞去CEO的职务,由现任总裁兼COO凯文·罗林斯接替。然而,即使是创始人的缺席,戴尔这部自动运转的机器依然会照常运转。 戴尔和IT业的未来 无论是戴尔还是沃尔玛,他们的增长速度让其他企业感觉到紧张。相比之下,许多充满人性化的公司却在陷入困境,甚至走向衰退或消亡。这是不是说明了:随着产业经济向标准化、产业链方向演进,企业崇尚人性化、个性化,崇尚研发、创造的价值取向正在面临颠覆的危机? Sun是个让人尊敬的公司,其近年的营收状况却不容乐观;Digital公司以充满个性和想象力的alpha服务器闻名于世,却逃脱不了被康柏收购的命运,而同样个性十足的康柏最后也沦为HP的猎物。 在研发方面,IBM和微软每年投入达到营业额的5%,HP和Sun每年相关支出也分别高达40亿美元和18.3亿美元,而戴尔的研发预算却不到营业额的1.3%,不及5亿美元。但是,戴尔的增长速度却在所有企业之上。对于执着于科技进步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场噩梦。 戴尔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的模式可能像流感一样席卷所有的经济领域。只要符合标准化采购和销售的要求,只要适用于其产业链管理模式,强大的戴尔和其后继者可能会进入每一个领域,进而威胁到每一个企业。 如今,去掉名称中的“电脑”二字后的戴尔公司已不再是单一的电脑企业,其产品线已悄然席卷到各个领域,包括家电、网络产品等。“如果有一天飞机成为标准化的商品,戴尔进入这个领域也不足为奇。”于扬认为。 “感情永远是感情,人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机器和机器一样的企业了。现在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就是个证明。”做惯咨询的于扬,这次对未来IT业作出了悲观的预测。 经济发展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产业都不可能完全由标准化商品主宰,尤其在需要技术创新和激情的IT产业,如IBM、微软、Intel这样推动技术进步的IT企业永远不会消亡。而戴尔、沃尔玛们,也永远不可能吞噬全部的世界。从这点来看,未来的IT产业并不会太令人感到悲哀。
中国电子报 作者: 李国训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