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TCL研究(46):从万明坚的离职看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关系           ★★★ 【字体:
TCL研究(46):从万明坚的离职看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关系

作者:佚名     人气:22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也是一个讲究中庸的国度。当一个人的风头过盛的时候,而且,他又有点点自负的话,那么这个人的下场一定不会怎么样。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李东生一开始是可以包容万明坚的,因为他知道,要把TCL移动做起来,需要万的才能和激情;另外一方面,他也知道万不是一个很好控制的人,但是我相信,李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万。
    可惜,李东生“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在度过了蜜月期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很多媒体报道的那样,李逐渐失去了对万的控制力,我相信,李是相当不满的。但是,鉴于TCL移动的业绩当时相当不错,所以,没有办法进行什么动作,师出无名啊。如果用阴暗一点的心理来揣度李当时的心理就是:小样,我就不信,没有治得了你的一天。:)
    国产手机产业的弱点和奴性一直是我非常鄙夷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国产手机自主研发过手机的核心技术?N多国产商都是把人家的东西拿过来,贴个牌,换个外壳,就堂而皇之要消费者“支持民族工业”。话说回来,你里面的技术做不来,以外形为卖点,也无可厚非,那么你就花点功夫把外形设计好,把外壳做好,把售后做好啊。结果呢,我们看到的国产机,无论什么品牌,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而且几个月就掉漆、黑屏……在问题一大堆的情况下,售后还NB得要命。
    所以,国产手机的这种靠广告生存方式不改变,国产手机厂商的好日子也总有到头的一天。所以,TCL移动的业绩下滑、经营受困也是一个必然,而在这个必然里,万应不应该下课,就要看他的人际了。现在的结果很明显。
    业绩下滑,经营受困只是一个借口,是一个李东生知道肯定会有的借口,也是一个万明坚无法反驳的借口。“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在中国企业,只适合企业的老大,绝对不适合其他人。因为,人际,决定了你有没有机会。
    尽管这类事件我们已经见的不少,但万明坚和李东生这两个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是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今年6月的《经理人》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叫《李东生VS万明坚:大陆版“泛宏”演义?》,深刻分析了李东生与万明坚之间的关系,全文可到这里看看,http://www.sino-manager.com/manager/content.asp?id=1263
    造成这一事件的发生,必定是由许多综合因素累积起来的,但我比较关注的是万明坚的因素。万明坚实际上还是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有个性有魄力也许是他的代表性特点,可很多时候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他的张扬有点过了头。因为在手机业务上居功至伟,因为给企业带来了高昂的利润,他的自信心得到空前膨胀,甚至连李东生的光芒都被他遮住了。
    有杂志3月份也曾做过一个特别关注,叫《企业家是制片,不是主演》,同样是分析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关系的。实际上,万明坚只是主演,李东生才是制片,主演可以是人前的明星,但只有制片才对整部片子有决定权。
    无可否认,万明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高级职业经理人,从TCL出局并不意味着他以后的发展就会变得糟糕。如果他能够在发挥自己能力的基础上,更谨慎地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那么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曾经关注过万明坚的相关新闻报道和对TCL的评价,这种结果我们不应该感到奇怪,如果万没有下课那才奇怪!
    孔老夫子说有五种人该杀:
    1、思想明白通晓但邪恶不正;
    2、行为不正而且固执己见;
    3、言论错误而又说的头头是道;
    4、专门记诵邪恶的东西而且十分广博;
    5、专门赞同错误的言行而且加以润饰。
    要知道这五点是从君主的角度来判断和认识的。在李东升眼里,万明坚有没有以上几个方面的秉性我们无从知晓。但有些问题还是要摆出来谈谈,对于万明坚等职业经理人的下课,我是这样理解的:
    1、“功高盖主,卸磨杀驴”绝对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这仅是另一帮经理人有意抬高自己身价的说法。
    2、“职业经理人的生命周期说”我比较赞同,实际上这种生命周期曲线就是用他的业绩贡献值和价值认同度来显示的。为什么叫他下课?就是因为曲线已经画到了负贡献和最低认同度的位置了!
    单从手机事业领域来看,万明坚在他的第一个生命周期里算是彻底死亡了的,他要想在此相同的领域重新开始他的第二生命周期,确实不容易,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自负、固执和经验主义!叫我看来,如果到现在他都不承认波导与西门子的战略合作比TCL技高一筹的话,他就还没有真正懂得如何做手机生意!TCL连续的战略判断失误,收购阿尔卡特整合失败都为万的离去埋下了伏笔,加上年内的行业报告显示TCL市场的逐渐滑落,以及其一贯的狂傲自负最终造成了李东生的挥泪斩马谡。
    职业经理人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实质上是经理人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从创造的角度看,一旦经理人只能往后看到自己的经验的时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灾难的开始,当年的赢海威便是如此。创新精神是衡量职业经理人职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参数也是经理人贡献度的基本来源,一旦职业经理人故步自封凭经验办事时也就意味着他负贡献的开始。
    职业经理人究竟如何才能在企业扎下根?从创维的“陆黄之争”,赵强出走名人,华帝的最大功臣姚吉庆出局华帝创立威莱,王志东被新浪“礼送出境”,吴仕宏黯然离开TCL,一直到去年末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虽然在华业绩出众,依然挂职而去,这个话题不断在争论。当然我们提到得这些案例有不少的对外称是个人原因,实际上职业经理人的离去都肯定和自己在企业的职业生涯不无关系,这些事例是管理者和老板都应该深刻思考的。
    有的职业经理人离去是因为权力之争,有的是因为无法在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经常讲企业文化,透过这件事我们联系中国历史来看企业文化和民族权力文化居然惊人的吻合。我们看到历史上每个成功的君王,总是在取得国家的最高统帅权后就迫不及待的斩杀功臣,刘邦、朱元璋莫不如是,即使最温厚的赵匡翌也采用了酒杯释兵权的方式来集得全部权力。企业和国家相比只是一个更小的集体,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类故事必将持续演绎下去。

    企业的目的是赢利,职业经理人的目的是施展所长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老板或经理人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自己的事业?如何在事业与权利分配上、人员任用上达成双赢?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军事家或权谋家最终和老板达成双赢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功高震主,一山不容二虎,卧榻情结似乎是中国的领导者所特有的心结,从心理学上分析这完全是防御心理在作祟,过度的防御以致引发心理紧张,最终酿成了非常多人间的惨剧,似乎人与人之间本身就没有信任可言,使得我们不禁要怀疑人性本善的说法。而反观欧美等西方国家,由于西方所特有的绅士文化,很多功臣和国君相处融洽,贵族世家造就了国家经济、政治的稳定基础,似乎又肯定了人与人特别是领导人与重臣是存在信任的。从前面的比较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文化问题。
    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用的战略,需要不同的思路,职业经理人是不是能与时俱进,与企业共发展,这是经理人自己要掌握的,如果功臣成为绊脚石,那从发展的角度看,功臣就有变为罪臣的可能。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和功臣的离异,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当我们看到功臣的风光无限的时候,企业更能看到功臣的局限性。也许,经理人的纷纷落马,应该理解为现代企业管理在中国的真正扎根、开花、结果!这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逼迫职业经理人群体走向成熟的的标志。2000-2010,管理职业化的时代由此开始!
    经理人也好领导人也罢,只要对组织发展产生阻碍不管他曾经有多大贡献有多高威信,如果不能保持与时俱进,与组织共同发展,最终必然被淘汰出局。我们看到很多经理人在成功的颠峰便迷茫了,看不到前面的困难,也看不到曾经的辉煌已经悄然离去,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殊不知这正是失败的开始。从企业角度看,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学会理性的思考问题,对于中国的现代管理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博锐管理在线 杨进华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