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战略 >> 正文 |
|
|||||
扁平化管理也有误区 | |||||
作者:佚名 人气:16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最近流行“扁平化管理”这个词,经常听说某某企业进行扁平化管理的尝试,某某企业试图用扁平化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改革等,似乎是发现了更好、更便捷的管理方式。如果扁平化管理真是对所有的企业都有效,对所有时间段的产品都适用,为什么没有更早得到普及呢?难道所有的企业和营销人员长期以来都没有早一点觉悟,让我们的企业都能用更巧更便捷的方式处理企业事物,让企业的管理更适合市场的需要吗?仔细想来,扁平化管理只是某类产品在某个时间更加适合的管理方式而已,有些企业不一定适合这样的管理方式,但为什么他们会很欣赏而且又积极采用呢?究其原因,只能说是对扁平化管理的认识发生了错误。这种管理的作用已经被夸大化,甚至发展到盲目地认为这种管理对所有条件下的企业都适用,这不仅让人有些看不懂,而且也是一个危险的误区。 什么产品阶段适合扁平化 每一个产品都有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在产品不被认知或者产品的市场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进行扁平化的管理,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我们企业的目标和策略都是尽可能地达成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在占有率没有达成一定的比例时,市场显现的都是点,还没有形成面的时候,我们何谈扁平化管理?一般情况下,产品在进入成长期的末期,市场的需求形式开始变化,产品的购买频率开始加快,这个时候企业要适应这样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策略和管理方式,比如:一个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在产品的市场提升阶段,他们利用不同的通路形式达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当市场占有率达到了一定比例的时候,他们开始了末端的活化建设,试图在和消费者接触的时候更多地和消费者沟通,满足消费者的喜好。这样他的策略方式就要随之改变,末端的市场建设需要很多人员的支持,随之而来的是管理方式和沟通环节的改变。为了更好地使企业适应这样的市场变化,营销策略的改变带来管理方式上的改变也就顺理成章了。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到了成熟阶段也是需要市场的末端建设的,所不同的是他的建设是以点为基础的形象建设,而快速流转品要求市场的面,这个面的距离要求离消费者的距离比较近,由于这个面的加大,造成管理的难度增加,使管理的力度减弱,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把管理的方式做些改变,以便适应这样的扁、宽的通路结构进行管理。 扁平化要达到什么目的 说到扁平化的管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管理是为目标和策略服务的,但如何审视企业的管理是否适应市场的变化,如何把扁平化的管理运用得更好,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扁平化首先是市场需要我们与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什么样的产品适合这种近距离?我们平时随手需要的产品就是离消费者最近的产品,如果接触距离远的话就无法达成我们和消费者接触和沟通的目的,所以,企业也要试图改变我们和消费者的距离,这种改变直接涉及到的就是通路结构的改变。通常的做法是,企业把第一级通路成员砍掉,直接对第二级成员服务,这样从距离上就缩短了和消费者的空间,前些时候听说一个企业在进行管理改变的时候,采用了一个新的策略方式,就是保留第一级,砍掉中间环节,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你要和消费者的距离拉近,而不是第一级通路成员和消费者拉近,第一级通路成员继续控制通路网络,而企业试图减轻管理负担,其结果是丢掉市场,因为我们知道,扁平化是为了控制市场,增加企业的责任,他的直接结果是管理市场的力度加大,而不是为了减少环节而减少通路成员。 第二:管理宽度增加,通路成员减少,不代表就是扁平化,因为产品市场需要的是消费者随时随地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我们把通路做短的同时,一定是要把通路变宽。例如:企业面对的第一级通路成员可能是十个,但一级成员每一个可能面对的都是十个,你减掉一级就意味着你要面对一百个通路的二级成员,这样你的工作量会加大,但带来的是你能离消费者的距离更近,你可以更快、更近地听到消费者的声音,你可以更好地给消费者更多的服务,你可以更方便地控制市场,你的产品的流速会加快,能够得到品牌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的发展。 第三:扁平化一定是要符合产品的市场策略,如果你的产品策略是高利润结构、单一通路形式的运作方法,产品的购买频率只是保持在一个范围空间里面,你总是要适应这样的结构去执行你的管理,在企业中管理有很多不同的技巧去配合我们的市场运作体系,但管理策略是一定在符合市场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的。 笔者不是什么扁平化管理方面的专家,只是凭借自身在营销活动中对各种营销策略运用和了解的能力和经验,来谈一谈体会,毕竟我们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把产品卖给消费者,而不是就管理而管理吧。 作者:刘永炬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