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界、民间、政府都在说品牌、说名牌、创名牌,被誉为“商家制胜的法宝,经济振兴的契机”。在现代商战中,品牌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笔者试图在观念层次上就此加以解释。 近年来企业界、民间、政府都在说品牌、说名牌、创名牌,被誉为“商家制胜的法宝,经济振兴的契机”。在现代商战中,品牌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笔者试图在观念层次上就此加以解释。 一、购买偏好的变化引起品牌认知 解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不同阶段,导致了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经济十分落后,所有制形式单一,企业生产能力有限,消费品市场供应贫乏。在这种缺乏市场竞争的机制下,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提供必要的品质和功能,人们的购买动机也只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很少对品牌加以注意。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商品供给种类繁多,数量加大,拓宽了消费者的选择余地,生产者开始注意在产品质量和销售上下功夫。在消费中,消费者开始对各个领域的一些品牌取得公共认可,并逐渐产生青睐。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已不仅仅满足于温饱的需求,在消费品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条件下,那些具有质量可靠、性能优良、价格公道等特色的产品,便会逐渐赢得良好的信誉,消费者逐渐对这些产品产生依赖,并把这种依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从而购买的偏好便由产品本体转移到品牌上。 二、品牌认知的产生机理分析 从以上事实我们可以看到,品牌已是当今人们在纷繁众多的同类商品中作出选择的首要标准,下面我们就用恩格尔系数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加以说明。 恩格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将逐渐减小。从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情况看表现为消费结构的升级,单个消费者的情况亦如此。人们把收入越来越多地从生活必需品(如小麦)转移到奢侈品(如汽车)的消费上,体现出消费水准(结构和质)的提高。而高层消费结构的产品较低层次产品具有更大的异质性,品牌有较强的标示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点,马斯洛把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亦称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相互联系,并按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列成一个层次需要的层次系统。当较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其激发动机的作用随之减弱或消失,而较高层次需要就成为新的刺激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状况逐渐改善,人们的需求总体上向高层迈进。这种追求自我实现价值的无尽愿望,体现在商品上就是个性化,而人为赋予的品味、格调、地位和威望的品牌就能满足这种需求。人们对品牌的追求一方面是获得生活水准的提高,另一方面获得了自尊感和认同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品牌的作用机理——品牌对产品和消费者的纽带作用 现代企划鼻祖史蒂芬的一段话明确定义了产品与品牌的分野: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产品会因品牌不同,而带给消费者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界定了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很显然,当产品趋于同质化时,品牌将取代产品本身的使用功能,向消费者提供购买的理由及保证。产品之间的竞争亦变成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从产品到品牌的过程,是企业的产品信息长时间保持一致性传播的过程,品牌要自始至终张扬个性、昭显形象;企业、行销人,广告人要时刻关注消费者,与消费者不断沟通、持续对话,只有使消费者的产品使用经验转化为品牌经验时,产品才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可见,品牌是企业的一个门面。当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效果很强时,才会把该产品作为其所属的类别的代表,形成良好的口碑并带来高的经济效益,其品牌也即上升为名牌。由于消费者是市场的主导因素,因而,企业在供应商品时,必然要以品牌为中心来开展各种营销活动。企业要创造品牌,以重视消费者的需要;要保护品牌,以珍视消费者的付出。这是在突出品牌的内在动力机制的意义,也是企业争名牌,创名牌的根本原因。 名牌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具有杰出的表现,得到相关顾客公认的、能产生巨大效应的企业产品品牌、商标和商号。由此可见,名牌应是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和名牌企业三个层次的总和。名牌企业是名牌产品和优秀企业素质的统一体,它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较高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卓越的企业文化和独特良好的企业形象;名牌产品以高品质、高特色性、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为特征;名牌商标是名牌产品的商标,是现代企业驰骋商场的巨大的无形资产。 名牌作为知名的品牌,除具有一般品牌所具有的买方识别器、卖方的保护神、市场推进器等一般的作用外,还具有如下特殊效应: (1)控制效应。即指名牌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主宰地位和垄断优势。名牌产品在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决策或行动可能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与其它非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显著不同的地位,常常迫使其他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2)增殖效应。名牌产品在其销售过程中,由于它有鲜明的特色及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能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从而促进产品销售额的增加,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研究表明,1997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销售收入增幅高达40%多,平均销售规模34.39亿美元,品牌营业利润额平均增长了28.98%。 (3)优化效应。企业创名牌、保名牌及拓展名牌,必须不断的提高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及员工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经营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从宏观上看,名牌具有很强的优化重组功能。因为名牌企业及其产品是资源合理流动的“导航器”,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凭借其商业信誉、品牌威望、融资能力及技术创新开发能力,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筹借社会资金,以品牌价值折成资产入股,通过兼并、收购、联营、参股、控股等资本营运方式,组成以己为中心的大型企业集团,能迅速实现扩张。同时也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 (4)社会文化效应。从社会角度看,名牌作为一种文化,标志着社会和国民素质具有一定的品味。一个企业能否争创名牌,直接体现这个企业的企业家及其员工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这个角度看,名牌既是企业精神的结晶,又是企业精神的反映。在国际市场上,名牌还不仅仅代表一个企业的智慧和经济实力,而是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民族形象。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名牌是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依托,实施名牌战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价格与市场 陈荣,陈金贤,何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