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品牌传播 >> 品牌形象 >> 正文
论品牌战略问题         ★★★ 【字体:
论品牌战略问题

作者:佚名     人气:92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连续的营销活动建设企业的品牌形象,达到品牌资产增殖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产品、品牌的关系的分析,大体可以将已有的品牌战略分为六类,即产品品牌战略,直线品牌战略,范围品牌战略,伞状品牌战略,根源品牌战略和支持品牌战略。
  品牌这个词在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太多注意。美国著名营销管理学家菲力普·科特勒教授在他的著作《市场营销管理》一书(第一版)中给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这个定义主要是侧重于品牌的基本标识或识别功能,还没有对品牌的其他功能作进一步的探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发生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企业兼并事件。所以说不同寻常,是因为兼并所涉及的金额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被兼并企业的实际资产。如雀巢公司收购Rowntree公司的价格三倍于Rowntree公司的证券价值,26倍于它的收入额;Buitoni集团卖出了它收入额的35倍。而按照传统的观点,企业的资产主要是由企业所拥有的建筑、土地、厂房和设备所决定,这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大的交易额的。这些轰动一时的兼并事件虽然有兼并企业战略考虑的背景,但确实直接地反映出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也正是人们长期以来所忽视和低估了的。九十年代以后,西方的会计制度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将品牌作为企业资产列入到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正式承认了品牌是企业的一种宝贵的资产。品牌资产的观点引发了人们两方面的思考,一是营销人员必须用更为广阔的观念来看待企业的品牌资产,重新考虑企业的营销活动,探讨企业的营销活动对品牌资产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品牌资产来改变企业的市场要素,如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二是营销人员必须认识到企业品牌在长期战略上的成功来源于企业在公众中树立的品牌认识,而企业的品牌认识是企业在连续的短期内的营销活动中逐步积累和建立起来的。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连续的营销活动建设企业的品牌形象,达到品牌资产增殖的目的。
  通过对产品、品牌的关系的分析,大体可以将已有的品牌战略分为六类,即产品品牌战略,直线品牌战略,范围品牌战略,伞状品牌战略,根源品牌战略和支持品牌战略。
  一、产品品牌战略
  产品品牌战略指的是公司每推出一种产品(或服务),都会赋予它独有的品牌命名。每种产品和它的品牌都是为了自己特定的定位市场服务。美国著名的宝洁公司采取的就是这一战略。在国内的洗发水市场,常见的就有海飞丝、飘柔、潘婷等。其中,海飞丝针对去头屑,飘柔强调头发的顺滑,潘婷则着重于头发的营养,三者各有特点,各有特定消费群体,也各有自己独立的品牌。
  产品品牌战略的优势在哪儿呢?我们知道,即使对于某一个特定的细分化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对同种产品的功能需求也各有不同。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用不同的品牌,每一种品牌都可以专注于某一种性能,从而在这个专一市场上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以期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消费者由于能够看到品牌之间的差别,即使面临同类的诸多产品时,也能轻松地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品牌产品。
  产品品牌战略对于创新性的企业,尤其对开发新的市场企业是非常有用的。进入一个新开发的市场的产品品牌,如果非常成功的话,按照麦克尔·波特的分析,就获得了先入为主的竞争优势,往往会被视为此类产品的代名词。索尼公司开发的随身使用的迷你型收录机,命名为WALKMAN,其巨大的市场成功使得仿佛“随身听”这种产品就是WALKMAN。我们国内以前没有越野车,只有仿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吉普越野车。长期以来人们就把越野车称作吉普车,以致于有些人并不知道越野车的概念。但同时,新开发的市场由于存在相对较高的利润,会招致大量的仿冒者,这一点企业要尤为注意。西方的医药市场每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就会同时注册两个名称,一个是产品的配方名,一个品牌名,从而尽可能地避免仿冒者钻空子。

  产品品牌战略允许企业在往市场上投放新产品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冒险。新推出的品牌跟已有的品牌因为没有直接的联系,哪怕是惨遭失败,也不会伤一害十,祸及其他品牌。同时,由于产品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只有在后台起作用,会获得一个相对宽裕的选择和发展空间。如宝洁公司1882年推出象牙牌香皂,1946年推出汰渍洗衣粉,1950年推出欢乐牌洗洁精,1955年推出佳洁士牙膏,1956年推出吉夫牌花生油以及其他如卫生纸等厨房用品和妇女用品,发展得相当自由。
  产品品牌战略间接地可以得到分销商的支持。各种零售商在展示和摆放商品时,每一种品牌所占据的面积相差都不大。单一产品、单一品牌可以不花费额外费用获得较多的展示面积,经济又划算。
  当然,产品品牌战略的缺点也很明显。每推出一种新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推出一个新品牌,都需要昂贵的广告、促销和媒体的费用。即使产品本身性能很相近,不同品牌的产品也要分别做推广,造成企业资源上的重复浪费。同时,昂贵的促销费用对任何一种品牌来说都是成本,必须要用品牌的赢得来抵消,因而对这种战略的适用条件提出了苛刻的限制。换句话说,即便是非常细分化了的市场,其潜在或现实的销售量也得足够大。如果一个市场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这种可能性就很小。在稳定的市场情况下,选择一个有问题的品牌处理后再重新推出就比推出一个新品牌要容易得多。另外,新品牌在没被市场大众认可以前,批发商和零售商采购时通常都非常谨慎。营销渠道不畅会直接影响产品品牌的未来。
  产品品牌战略虽然使不同产品品牌之间避免了影响的风险,但同时也失去了相互之间的支持。
  二、直线品牌战略
  1981年葛莱德实验室上市了一种头发再生剂,命名为佛乐停。市场反应良好,销售量迅速增加,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然而,消费者并不仅仅需要一种商品,他们写信给葛莱德实验室,希望他们提供能用于头发再生的其他用品。1982年实验室推出了具有同等功效的洗发水及护发素。从这个事例中就可以看出直线品牌战略的定义:直线品牌战略指采用同一个品牌名称,生产能满足类似需求的相关产品的品牌战略。
  应当明确,采用直线品牌战略的产品之间首先是有很强的相关性,其次是要为了解决一个共同的需求。我们国内的“雷达”实施的就是直线品牌战略。它的蚊香加热器,电蚊香片,蚊香水,防咬水等相关性很强,也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这种战略的优势很明显,比如为了满足同种需求推出诸多产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使推出新的产品变得比较容易,能减少相当一部分推广费用。
  缺点往往伴随着优点。产品的相关性同时限制了品牌的远期扩展。另一方面,由于产品之间是相似的,当发明出有重大革新的产品时,为了保持现有产品的利润率,往往推迟投向市场,从而限制了品牌的发展。
  三、范围品牌战略
  范围品牌战略指同一竞争范围内的许多产品,使用同一的竞争口号和品牌。这种战略比较常见。在食品业,如国外亨氏,凯落格,国内的康元,伊利;化妆品业如绿丹兰;纺织品业如耐克,贝纳通,李宁和金利来等。这些品牌的产品在各自的品牌范围内都遵循统一的原则和品牌理念。

  它的优势在于通过统一品牌名称,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品牌外的盲目扩张。企业广告塑造的是企业独特而统一的品牌总资产。这一资产也可以被使用本品牌名称,为从来都没被人提过的产品所享用。品牌可以很容易地推出新产品,促销费用非常低,营销渠道也能够比较容易合作。
  范围品牌战略经常碰到的问题是在产品质量上的不明确。因为多种产品使用同一个品牌,很难使人相信每个产品都很优秀。任何一个其他的品牌都可以宣称它同这个品牌具有同样的功效。为了将品牌个性化,厂商努力在品牌名称和产品名称之间寻求一个缓冲。比如可以将产品分为几大类,每一类可以由完全不同但却能满足同一需求的产品构成。正象同样满足擦皮鞋的需求,企业可以将鞋油,擦鞋布,刷子,简易擦鞋器,电动擦鞋机等归在一起。
  四、伞状品牌战略
  伞状品牌战略主要是指同一个品牌支持多个类别的产品,每一种产品都处在各自不同的市场上,有自己独立的推广和促销机构。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碰到伞状品牌战略。日本的三菱既开银行,又生产车辆和家用电器,雅马哈涉足摩托,钢琴,吉他,甚至还生产计算机的声卡。产品虽然很多,但都使用一个总的牌号。
  伞状品牌战略的主要优点就是能统一品牌资产,能在较大范围内获得规模效益。品牌插手的范围比较广,与人们接触的机会较多,容易形成强大的品牌形象,为品牌进入全新的领域做好了铺垫,也节约了大量的开支。对于一些较小的市场,有时甚至无须任何推广投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这个优点的潜力。要知道,在当今广告充斥大街小巷,市场日趋走向成熟的时代,要想达到一定程度的品牌知名度所需要的花费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在进入新市场时,不重新推出自己的新品牌,而宁愿出数倍的价钱收购或兼并这个市场上已有名牌的原因。
  伞状品牌战略的另一个优点是品牌的发展几乎不受限制。每个独立的部门掌握自己的营销机构,可自我决定如何根据部门产品的特点,利用公司的资源扩大部门的市场份额。当然,每个部门的产品必须都得是不错的产品。一般情况下,只要有雄厚实力,在个方面都能生产出优秀产品的公司才采用这一战略。
  伞状品牌战略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同一品牌下有许多部门,容易将公司的注意力转移到节约成本上去,而忽视了品牌的目的在于赢利。光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每个部门都必须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品牌的发展尽力。另外,一种产品的失败也会影响到同一个“保护伞”下其他产品。
  有些美国学者把将许多互不相干的产品放在同一个品牌下的现象叫做“橡皮效应”。意思是说,品牌涵盖的范围越广,包容的产品越多,品牌的影响力反而越小,因为它所包含的含义已经退化到仅仅表示产品的出处,质量的保证意义已经大大淡化了。有些实力雄厚的品牌可以在许多没有任何关联的产品上创造出杰出的产品特性和品牌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现象。索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品牌的水平扩展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垂直扩展要容易一些,所以伞状品牌战略有时就有一定的诱惑力。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品牌,在一个产品类别内同时生产高档、中档和低档的产品是很困难的,因为它破坏了品牌的整体形象。德国的梅塞德斯奔驰是赫赫有名的豪华汽车品牌,但他专门为低档市场生产的A级车却惨遭败绩。
  五、根源品牌战略
  这种战略除了一个关键的方面与伞状品牌战略不同以外,其他都是相同的。根源品牌战略不再使用单一的品牌,而是为了每个产品指定自己的品牌。

  此种战略的益处来自于它能提供两级个性化的品牌。母品牌能为子品牌提供品牌识别,子品牌同时又能进一步修改和丰富母品牌。限制则来自于要求每个子品牌要遵从母品牌的核心观念、营销精神和一致性,一般也不能将品牌延伸到母品牌不一致的领域内。如果想获得更大的自由度,那么支援品牌战略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六、支援品牌战略
  我们都能经常见到凯迪拉克、旁蒂克、别克、雪佛兰和欧宝等著名汽车,在这些汽车的标志旁边可以很轻易地找到GM,即这些品牌的支援品牌——通用汽车。支援品牌允许在广阔的范围内集群产品品牌、直线品牌或者范围品牌,它只是作为处于第二位的因素来保证和支持各个分支品牌。顾客实际上购买的是各个分支品牌。
  支援品牌战略能提供极大的自由性。同根源品牌一样,支持品牌也是从每个分支品牌上获取利润。每个分支品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反过来也会增加支援品牌的魅力。
  企业选择品牌战略主要应从产品特性、消费者特性和企业的的战略考虑和市场的特点出发来确定。以国内的计算机厂商联想集团为例,在80年代,当时电脑的价格很昂贵,所以用途有限,购买者很少,并且多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他们对计算机的部件、结构、价格都比较了解,在选择产品时无须作过多介绍。因而联想在生产的各种计算机产品上均使用统一的联想品牌,以便建立品牌形象和减少营销费用,是典型的直线品牌战略。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加速,计算机配件的价格大幅度下调,使得计算机整体的价格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由过去的贵族似的奢侈品逐渐走进平民的家庭。消费者的主体由专业人士转移到普通群众中来。很明显,他们对计算机的配件、性能、结构、价格了解非常之少,有的时候甚至是一无所知,要他们来选择计算机及其配置是很困难的。针对这种变化,联想根据市场所能接受的水平,推出了一系列从高档到低档的标准化的配置机器,并在联想的总品牌之下分别命名各自的品牌,象天琴,追日,奔月等均属此类。这样,联想的品牌战略就由直线战略转变成了根源品牌战略,反映出较强的灵活性。法国的Calvet葡萄酒在国内和国外市场执行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略。在国内,法国人看中的是产品悠久的历史和华贵的包装,因而Calvet就侧重这单一的品牌进行包装和宣传,市场效果一直都不错。而在海外,比如日本市场,人们似乎并不特别在意产品的品牌,而更看重产品的产地,只要来自法国就可以。此时,Calvet就推出了诸多品牌,自己仅仅作为支援品牌,从而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
  企业的资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企业的品牌战略选择。象支援品牌战略、伞状品牌战略要求企业在总的品牌推广上有巨大的投资,这些费用远非任何一个企业都能承受的。美国著名的日用品公司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每年只是电视广告费用就达上亿圆。而我国一些老字号的全部资产也不过几千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再推出几个新品牌与他们竞争,可以想象是何等困难。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产生新品牌的速度在逐渐减慢。以美国3M公司为例,1981年它注册了244个新品牌,到了1991年只注册了4个。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企业都意识到品牌资产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需要企业不断地培育与发展,而要同时发展诸多品牌资产是比较困难的。3M公司虽然在《财富》杂志500强中排名第29位,但曾经一度并不为人所知,因为它拥有超过1500个之多的品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3M在公司最高层建立了公司品牌政策委员会,专门管理整个公司的品牌战略,规定:(1)创立新品牌必须首先得到委员会的批准。(2)在每个产品上最多只能出现公司的两个品牌。(3)3M作为公司的统一支援品牌,必须出现在所有产品上。结果正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3M的知名度大增,品牌资产得到了增殖。

商业文化   田地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