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养蜂和蜂产品生产大国,但是市场上却仅有几个中国自己的名牌,致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笔者通过事实叙述了蜂产品建立自己品牌的重要性,以及蜂产品建立自己品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国内蜂产品市场出现空前繁荣景象,各大中城市蜂产品经销店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仅武汉市的蜂产品经销店就由几年前的几家猛增到数百家,促进了蜂产品的销售。但遗憾的是,有些蜂产品经销店和企业为了抢占市场,竞相降价,低价销售,突出表现在蜂王浆的价格竞争上。从对外出口看,我国蜂王浆产量占全世界的95%左右,应该是绝对的卖方市场,然而在国际贸易中主动权却不在我们手里,每千克蜂王浆出口价70年代300美元,80年代降到60~70美元,90年代降到不足20美元,使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与10多年前相比,由于出口商相互低价竞争,导致我国每年出口蜂王浆的损失约2亿美元,低价倾销损失惨重。可是在欧洲各国和日本等国,蜂王浆的销售价却高达每千克500~700美元,有的高达上千美元。再看国内蜂王浆市场价格,除广州宝生园、武汉葆春蜂王浆有限公司等的价格多年来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外,众多蜂产品销售单位却采用降价销售,并在有关养蜂报刊刊登低价销售广告,采用降价竞争的原始方法打“内战”。这种无序降价竞争,不仅没有达到刺激消费、促进销售的目的,反而严重损害了蜂产品企业自身的利益,导致行业效益下滑,蜂产品市场伪劣产品泛滥,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必将严重影响养蜂业的发展。让利未必得市,要开拓、占领蜂产品市场,只能靠质量,靠创优质品牌。 当今,全世界都在抓质量,打品牌。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益加剧,市场商品竞争的手段已由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即以商品质量、品种、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为主。许多国家也把提高进口商品的质量作为实行“限入奖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重要措施。在世界这个大市场上,谁要想打进去或占领它,都要依靠产品的质量,高质量也成为步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海尔”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国内知名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高,销售价格也高于同类产品。近年来它又走出国门,在许多出口企业门庭冷落之际,青岛海尔集团却依然客商盈门,摆在了国外高价位商品的大型连锁店,1998年海尔集团出口额增长了36%。对产品价格问题,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降价对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降价只能说明消费者对产品不感兴趣,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美国,海尔的售价与国际著名大公司的产品价格一样,在同价竞争中,“海尔”不但没有败下阵来,反而占领了美国小型冰箱市场20%的销售份额,他们依靠品质胜了竞争对手。该集团日益提高的产品质量也使日本同行刮目相看,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中国分公司的经理说,“海尔”产品是凭质量而非价格与他们竞争的。过硬的质量不仅支撑着坚挺的价格,而且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的信赖。现在,海尔集团在东南亚各国首都竖起了巨大的广告牌。从国内市场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性强,对质量要求高,买者宁可付较高的价格也要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蜂产品市场也不例外,消费者需要的是优质蜂产品,决不是伪劣、掺杂使假蜂产品。北京市蜂产品公司在市场经济中,潜心研究,孜孜以求,以科技为先导,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研制成了国内最先进的蜂蜜生产流水线,使百花牌蜂蜜的品质得到了有力保证,扩大品牌影响,发挥了在市场中的主力军作用。据北京市工业设计中心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组织的对北京的蜂蜜市场调查表明,百花牌蜂蜜在北京地区占有率高达63%,名列第一,开拓和占领了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武汉葆春蜂王浆有限公司,十年如一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好产品的质量战、服务战,实行创品牌战略,鲜王浆的价位,在武汉历年高居第一,又素以“一言堂”著称,从不降价、打折,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不仅未败下阵来,其营销仍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成了被广大消费者认可的赢家。广州宝生园蜂产品公司注重人才使用,围绕老店名牌开展营销,避免低价竞争,走质量、品牌高层次竞争,培养固定消费群,销售形势越来越好。 实践证明,质量问题也是效益问题。我们常说某蜂产品企业效益好,主要是指投入少、产出多。当然,这里的产出产品是指符合规定标准质量、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用投入与产出比考察蜂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质量,质量是这一对矛盾的主要因素。质量是数量有效性的前提,是效益的前提。零乘以任何数等于零。蜂产品质量不合格,使用后无效果,不被社会所承认,就没有价值。因此,抓住质量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经济效益的关键,抓住了效益的核心。蜂产品企业从质量入手创优质品牌来抓经济效益,就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而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市场经济的大潮涌起了价格、质量竞争,现在又是名牌竞争、信誉竞争。其实,名牌就是市场,名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北京百花、广州宝生园、武汉葆春、济南点宝、大连黎光等有了广泛的品牌认知度,形势喜人。我国是养蜂和蜂产品生产大国,没有中国自己的名牌,就没有中国自己的企业,就没有自己的市场。当然,名牌不是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政府部门评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只能产生在市场上,谁在市场上卖得快、卖得多、卖得贵,谁就是名牌。对一个蜂产品企业来说,没有自己的名牌,就没有希望。企业和名牌如同船和帆,船大了,能否开得动,开得快,要靠帆,没有名牌作帆,船就没有动力,没有方向。因此,养蜂界广大同仁,应紧扣市场脉搏,坚持一是质量(工作质量),二是质量(产品质量),三还是质量(服务质量)的指导思想,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蜂产品,打品牌,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21世纪的赢家。 蜜蜂杂志 郭芳彬 |